第281章 大调整
书迷正在阅读:此刻有谁走向我、【快穿】攻略残缺男配、传统女配穿越之后、他和他的月亮、恶人狱、朕、【海贼王】恋爱哪有一帆风顺(剧情NP)、【快穿】专治重生、男主又被玩坏了(快穿)NPH、穿成男主白月光(快穿,nph)
第二百八十一章 宋光的任务已经比吴正义原计划的时间延迟了差不多两年。 不是吴正义不想早点搞定吐蕃,而是吐蕃的内部局势超出了他的预料。 按照正常的逻辑而言,宋光和大量的吐蕃上层权贵被抓,大唐故意放松打压,葛尔钦陵完全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夺取吐蕃的控制权。 但实际上的局势却是向着另一个方向发展了。 这还要从许敬宗掌管的礼敬司在吐蕃的活动说起。 李世民和吴正义设立礼敬司的初衷是一方面整顿大唐内部的宗教事务,一方面对外输出经过改造的各种信仰,来搅乱其他国家的信仰体系。 礼敬司的主要行动目标也不是吐蕃这样和大唐陆地接壤的国家,而是针对倭国、西面的几个大国和美洲土著。 原本礼敬司在吐蕃的任务只是想办法激发出底层农奴对于奴隶主和权贵的不满,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能给吐蕃上层找一些麻烦就算是达到目的了。 可能是许敬宗天生就是做这一行的,也可能是他对人心的揣摩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吐蕃人在受到严重打击并失去宋光这个赞普之后,一批受礼敬司影响较深的中层小领主竟然联合起来,在吐蕃打出了废除农奴制的口号,并很快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在葛尔钦陵从泥婆罗带兵返回准备夺取吐蕃控制权的时候,这些号称代表光明的势力不想再有人骑在自己头上,对于葛尔钦陵的招揽视而不见,葛尔钦陵发现这些人太过危险,便派兵镇压,于是双方发生了大规模冲突。 结果就是吐蕃越来越乱,除大唐控制的区域外,大部分地区都卷入到了战争之中。 礼敬司见势不妙,立刻跑路。 失去制约和指导的光明势力和葛尔钦陵为代表的顽固派打的有来有回,大批的吐蕃人逃往大唐控制区避难。 这样的混乱正是大唐想要看到的,便没有出手阻止。 到与吐谷浑的战争结束时,吐蕃境内的局势基本稳定下来,光明势力与顽固派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主要是双方也打不动了,不得不停下来。 这时正好是大唐下手的最佳时机。 李世民给了宋光在大唐控制区内招募军队的权力,还答应所有参与吐蕃平乱的人都可以入籍大唐,并给了他们最好的武器装备和充足的后勤物资。 短短一个月时间,宋光便在松州拉起了一支两万人的队伍,还得到了刘宝手下四千火器部队的全力支持,从地面向逻些城进军。 宋光是个脑子很清醒的人,他知道想要结束吐蕃的乱局,就必须借助光明势力的力量。 于是他请自己的师兄弟和许敬宗帮忙,制定出了一套比光明势力更有吸引力的条件来吸引人加入自己的军队。 这些条件说起来很简单: 给身份、给自由、给安置。 吐蕃平定之后会直接并入大唐,所有愿意臣服的吐蕃人都会成为大唐的子民,享受和大唐百姓同样的待遇,并可以迁居到条件更好的南部地区。 这些条件要比光明势力喊出来的那些假大空的口号实际的多,很快就吸引了大批的百姓响应。 宋光出发是仅有两万五千人不到的队伍,到达逻些城的时候已经变成了一支五万人的全副武装的大军。 他这一路几乎是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几乎所有光明势力占据的地盘。 那些不想归顺大唐的刺头全被他和礼敬司的密探送去投胎了。 毕竟人都是要生活的,大唐给的条件更好,实力也更强,还能解除大部分底层民众身上的枷锁,自然是很快得到了拥护。 葛尔钦陵整合了吐蕃的旧贵族,组织起来的四万大军占据着几乎变成了废墟的城池。 他们没有想到宋光竟然还能活着回来,更没有想到宋光是要把吐蕃并入大唐,气愤之余却也是恐惧至极。 大唐那样的军事力量真的不是他们能抗衡的。 葛尔钦陵想都没想,抛下那些旧贵族就要跑路,不过他身边一直有百骑司的密探跟着,行踪在唐军眼中就是透明的。 他前脚刚带着一万多嫡系军队跑路,第二天便被刘宝带着部队给打了回去,不到一天就损失了数千的手下。 当他狼狈的逃回逻些城的时候,却是看到了在城头上等待他的宋光。 宋光在唐军飞艇、邮驿司、礼敬司和百骑司的配合下,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夺取了城池。 那些早就吓破胆的旧贵族根本没有什么战斗意志,飞艇只是在城头上投下了几颗炸弹,他们就开城投降了。 城池拿下的太快,以至于宋光在收拾葛尔钦陵之前还有时间来清洗城内的所有贵族和奴隶主。 他的手段干净利落,旧贵族和奴隶主要么献出财富和土地,释放奴隶,要么人头落地,全家死光,没有第三个选项。 杀了几个试图套近乎的人之后,所有的人都老实了,交出了自己所有的家底来保命。 宋光当即宣布废除所有奴隶的契约,恢复他们自由人的身份,并许诺他们可以得到一块足以养家糊口的土地。 全城欢呼! 葛尔钦陵看到高高在上的宋光时,心中是绝望的,但是他的枭雄本色并没有让他放弃挣扎,带着自己的残兵败将就往逻些的西南方向突围。 他的结果自然没有意外。 早就锁定他的三十门迫击炮用一个五发极速射把他和他的数百个亲兵送上了天,剩下的人见自家老大没了,乖乖的下马投降。 宋光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简单整顿了一下逻些城,他便继续带兵横扫吐蕃。 十四年底,吐蕃平定。 李世民听从吴正义的建议,开始处理自突厥之战后便悬而未决的问题。 对新领土的定位调整。 之前无论是前隋还是大唐,因为国力、交通、管理体系等方面的限制,新收复的疆域多采用羁縻的方式治理,其结果就是这些羁縻州降而复判的比比皆是,需要朝廷不断的派兵镇压,前些年的羌人作乱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徒耗时间精力却没有好的治理效果,朝廷除了多了一块名义上的领土,什么好处都得不到。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这些年来李世民和朝廷一直在做尝试。 琼崖侯府对于草原的管理方式和成效让朝廷有了一个很好的参考模式。 于是趁着吐蕃归服,李世民有了大动作。 原突厥故地被划分为西北道,在千泉设立府城,大唐将在西北道建立七座城市和一百个定点放牧区,归属七座城市来管理,千泉和七座州城直接由朝廷管理。 打散仍然保留着部落制的铁勒、薛延陀等部,将其部族内的人口直接纳入大唐的管理之下,朝廷在各处放牧点设立衙署,所有部族上层人员迁居内地。 西域沿丝路周边五百里均划为大唐正式领土,朝廷在西域设立丝路道,下设六州二十三城、六十个大型定居点、一百三十个中小型定居点。 所有在此范围内的人口需要向当地新设立衙署重新登记户籍信息。 吐蕃故地改高山道,以逻些城为府城,下设九州二十一县,嘎达、弥桑、马泽等地划归剑南道管辖。 岭南和安南的那些羁縻州也在此次的调整范围内。 岭南以广信为界划分为两道。 广信以东为东南道,以西仍称岭南道。 东南道以广州为府城,岭南道以雷州为府城。 岭南道以谅州为界,以西为安南道,安南道归属琼崖侯府管辖,府城设在峰州城。 此次的大调整提供了大量的岗位给年轻官员,在朝中很受欢迎,不仅是年轻官员喜欢这样的调整,那些个关中老油条更是喜欢的紧。 这次的调整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 原因也简单。 年轻官员在朝堂上没有多少发言权,还不如到地方上去展示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不用再看老家伙们的脸色,而且大唐的储备人才经过十几年的时间,数量巨大,内陆地区基本已经饱和,逼得很多通过科举考试的人不得不到乡镇上去当小吏,而到新设立衙署去,他们会有更多的上升空间,年轻官员们自然是很乐意。 对于老派的官员们来说,越来越多的优秀年轻人出现,对他们形成了强大的压力,他们时刻担心着被后辈给顶替掉,把这些年轻人打发到偏远地区去,他们还有可能安稳退休。 可以说这次的调整不仅是改变了大唐以往的管理方式,还缓解了官场越来越严重的内卷,而那些羁縻州的百姓也可以直接和大唐的现有秩序接轨,享受到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福利,大家都很高兴。 不过一项举措的实行并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比如突厥旧部的那些个头人、贵族,比如西域残存的小国贵族和官员,再比如岭南和安南的那些个山民头人或是部落族长之类的…… 这些人的意见很大,非常大。 毕竟大唐这是相当于把他们的特权全部收回了,他们能乐意吗? 当然不能,所以有的向朝廷上书,希望朝廷维持原来的治理方式,而有的干脆就原地造反了。 原地造反的基本集中在两个地方。 一个是薛延陀和铁勒旧部头人和贵族,一个是岭南的不少洞寨的土著头人。 他们一开始就把造反的声势给做足了,想要以此来和朝廷谈条件……他们清楚自己成不了事,因此提出来的诉求并不高。请下载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不过李世民根本不买他们的账。 以前放任他们是因为没有办法对付他们,只能用妥协换舒心,现在嘛…… 既然有人找死,李世民绝对愿意送他们一程。 于是乎,闲暇了很长时间的十六卫终于有事情做了。 尉迟恭凭借自己的拳头,从兵部拿到了镇压西北道叛乱的任务,带着两万骑兵和一个火器营就全速赶往草原。 程咬金靠着自己的厚脸皮抢到了去西域维稳的任务。 至于说岭南的那些个捣乱的土著头人,还没等到朝廷派兵来就被吴正义和冯盎派兵给剿灭了,只有黔南道的几只小虾米落到了闲的发慌的侯君集手里。 老将们都是冲着军功去的,不过他们注定要空手而归。 西域的那些个捣乱的刚露头,就被邮驿司和市舶司的护卫队给灭了,火急火燎赶到西域的程咬金只是带回来了两千多个俘虏,毛都没有捞到一根。 尉迟恭倒是打了一场大仗,但是同样连毛都没有捞到一根。 战场上的场面很大,两万三千人对战三万五千人。 这种规模的战争无论放到哪里,无论放到哪个时代,都能称得上一场大战了。 撕杀起来肯定是血流漂橹,昏天暗地。 只是唐军这边还没有完成阵型集结,对面的三万人就开始围着自己中间的五千人打。 尉迟恭和身后的两万多大军都看呆了。 等到对面的混战结束,一小队由几个年轻官员带着的骑兵来到尉迟恭面前,献上了这次叛乱挑起者的首级。 原来是铁勒和薛延陀的几个头人绑架了两个部族的头人,夷男可汗被囚禁,他们用两部头人的名义召集了大批的牧民发动叛乱。 但是享受了几年稳定生活的牧民并不乐意打仗,本身就比较抵触。 好好过日子不好吗? 正巧有几个和当地牧民关系极好的朝廷官员也被裹挟到了叛军当中,恰巧这几个年轻人在蓝田教学城的时候又相互熟识,几个人一商量,就暗中发动那些不愿意参与叛乱的牧民,准备关键时刻给叛乱者背后一击。 几个人也没想到,他们的计划很快被泄露,几人以为自己要完了,可等了几天,他们不但毫发无损,还受到了那些被强征来的牧民的认可,很快便把除叛乱者的亲信外的牧民都团结在了一起。 朝廷大军到来,他们认为是时候行动了,便在开战前发起了对真正叛军的攻击。 然后就有了现在的结果。 尉迟恭带着大军气势汹汹的来了,自然不能就这么回去。 请示过李世民,他便带着大军暂驻西北道,清洗那些不听话的家伙。 夷男被就出来,哭着喊着要搬去长安,李世民只好满足他的请求,让他到长安的西北道办事处工作。 这次的平叛中,唯一有一点战功的是侯君集。 他在一个土著首领的院子里砸下几颗炮弹。 大概是他走了狗屎运,七个发动叛乱的首领在开会,被他一锅给端了,然后他就收到一帮前来上任的年轻官员带着朝廷给他们配的保卫人员把几个叛乱的山民寨子给打下来了的消息。 他当时就怒了,把那帮小年轻叫过来骂了一顿。 然后......他就被小年轻们给弹劾了。 唯一一点战功也没了,还被罚了两个月的俸禄。 侯君集觉得自己的心情没有人能够理解......楼顶望远的大唐之表弟很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