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朱元璋与我聊明史在线阅读 - 第905章 老李的春天(3)

第905章 老李的春天(3)

    圣旨一出,再有争辩,也没什么意义了。

    沈溍面色凝重,他清楚的知道,一旦开了这个头,就没有回头的道理。不出一日,剥皮充草,就会在整个大明朝,造成巨大的动荡。

    “皇上,您三思啊。”韩阳依旧在劝。

    “不必说了,朕已经决定了。”朱标拂开袖子,不再给韩阳说话的机会。

    他不喜欢这个老头,如果不是实在没有吏部尚书的人选,朱标绝对不会让这个老头,出现在他的面前。

    韩阳,是一个典型的儒官。

    事事都离不开圣人之道,打仗要说,赈灾要说,出巡要说。就连朱标不去皇后的宫中睡觉,他也要说。

    (明朝皇帝的起居,由专人记载后,是要交一份到吏部的)

    就连朱标自己都好奇,这个老头,是不是精力太过旺盛了。以至于朱标,特地给了韩阳一个差事,就是为了让韩阳少说话,多做事。

    因此,剥皮充草,在韩阳看来,是一个有违圣人之道的事情。

    “皇上……”韩阳有些沮丧。

    他心目中的朱标,应该是熟知圣人训,明行人伦道的皇帝。

    可是,做官之后,韩阳发现,朱标离自己心目中的千古圣君,越来越远了。

    “皇上,老臣年迈,恐已不能继续在朝中。为大明计,为天下百计,为皇上计。老臣,上奏,告老还乡,兴办教学。老臣恳请,皇上恩准。”

    韩阳,深深的把头,磕在冰冷的地上。

    做了吏部尚书之后,韩阳很少说话,也没有做出什么大事来。

    朱标脸色变得有些复杂,他死死的盯着趴在地上的韩阳。而韩阳,也是一动不动,等待着朱标说话。

    “行了,朕准了,你回去吧。”朱标淡淡的开口。

    韩阳再深深的叩首,“老臣,谢皇上。”

    拜完之后,韩阳颤颤巍巍的起身,背影萧素,慢慢的出了奉天殿。从今往后,他再也不会来这个地方了。

    “传旨,吏部尚书韩阳,告老还乡,朕恩准。赐金百两,银千两,沉香木一百斤,鎏金花瓶一对,宫女六人。再把朕写的墨宝,赐给他。韩阳三代子孙,可免于乡试。”

    刚刚走到门外的韩阳,突然号啕大哭,跪在奉天殿前,“皇上!”

    朱标仿佛没有听到,默认顺喜关上奉天殿的大门。

    殿内,有些安静。

    没人能想到,会是这么一个结果。

    明明只是议事,却走了一个吏部尚书。吏部,六部之首。吏部尚书,也有天官之称。

    没有吏部尚书,朝廷很多事情,是无法决定的。

    “皇上,这吏部……”韩宜可有些犹豫了,没有吏部,他很多事情都做不成。

    刑部和都察院,每拿了一个官员,就要通过吏部,把这个人从名册上划去。否则,他们不能动刑。

    正所谓,刑不上大夫。

    如果贸然动刑,那整个大理寺,都会弹劾韩宜可。

    就算是朱标,也只会迫于压力,罢免韩宜可的职务。因此,吏部尚书是谁,不重要。有没有,才是最重要的。

    朱标也在想,他看到了陈则武,“朕记得,你去西南时,是领吏部尚书衔的。”

    陈则武吃了一惊,同时,心里有一些激动,“回皇上,正是。臣是领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去的云南。”

    朱标点点头,“你去吏部吧,朕也省点心。你做事,朕放心。”

    沉默许久的沈溍,诧异的看了一眼陈则武。

    上一次,会试之中,夏元吉成了陈则武的约定门生。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至今也没有决断。

    如今,乡试在即,吏部又给了陈则武。

    这让沈溍不由得担心,会不会再出几个夏元吉出来。

    朱标显然没想到这些,他似乎有些累,转身坐在了宝座上,“陈则武,把那个折子,拿给李景隆看看。”

    接过旨意,还没打开,李景隆就知道,这个折子,至关重要。

    在折子里,陈则武把盐课所的所有东西,都写进了里面。其中,也加上了那句,举荐曹国公李景隆。

    “这可是肥差啊。”李景隆心中思忖。

    “皇上,这盐课所,是管着全天下的盐?”虽然折子里,写的很清楚,但李景隆还是忍不住再问一遍。

    原先,盐的管理,名义上是在朝廷。

    而实际上,却是在地方。

    对于盐,地方有着极大的主动权。他们甚至可以决定盐的开采、盐的价格,甚至在一些地方,卖盐的都是当官的自己。

    这样的结果就是,朝廷得了盐税,官员中饱私囊,而百姓却是深受其害。

    陈则武提出的盐业改革,就是由朝廷试压,让朝廷和百姓之间的官员们,无利可图。把利润,压到最低。

    朝廷掌握百分之百的盐税,而百姓也可以吃到官盐。

    久而久之,朝廷再稳定盐业的同时,也可以极大的增加朝廷的收入。

    这些,也有一个问题所在,那就是十分吃皇帝的圣明与否。但有一点可以保证,那就是没有皇帝,会对这个钱袋子,有丝毫的不看重。m.zwWX.ORg

    “对,皇上的意思就是,把全天下的盐,都归于你曹国公之下。”陈则武笑着回答。

    李景隆心头狂跳,呼吸也跟着急促起来。

    陈则武微微皱眉,“曹国公,每年的盐开采之后,各地送交朝廷。您只需要和户部商讨,各省给多少盐,以及定价多少。”

    “价格要低,要让老百姓,吃得起官盐,而不是让他们再去吃私盐。也要让那些贪官污吏们,私盐贩子们,无利可图。把所有的利润,都归于朝廷。”

    李景隆听的很认真,他也听出来,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差事,而且十分的得罪人。

    但李景隆也很清楚,朱标能把这个事,交给自己,也是朱标对自己的信任。

    “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辱圣命。”

    朱标捂着额头,有气无力,“这事儿,先不忙着定下来。李景隆,你和陈则武,还有户部,多合计合计。大明朝,哪里有盐,如何开采,你们都给定下来。”

    “定下来之后,再把所商讨的,写成折子,送交南书房。陈则武看了之后,就给批复了吧。”

    字里行间,这是把整个事情,都交给了陈则武。

    让陈则武自己想办法,写好折子后,再让陈则武自己做批复。

    “都退了吧,朕乏了。”朱标无力的摆摆手。

    出了奉天殿的李景隆,趾高气昂。

    这个差事,可比去北平当包工头好多了。这样一来,李景隆不仅握住了大明朝的钱袋子,而且还扼住了许多官员的喉咙。

    一时间,李景隆觉得自己的春天,已经来临了。寡欢太叔的朱元璋与我聊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