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大寨主在线阅读 - 第六百三十二章 决战开启

第六百三十二章 决战开启

    孙承宗很清楚,大明现在的情况。

    甚至于在锦衣卫和东厂的侦查下,伪乾的情况,孙承宗心里也很清楚。

    为帅者,如果连这点基础性信息都不能清楚掌握,他也就不必折腾了。

    不过在孙元化看来,大明一方的处境是越发的腐朽,朝廷要靠不断的征发民赋才能勉强度日。

    以至于民间用民不聊生四个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因为朝廷增加赋税,而地方的官吏又残暴不仁,导致各地破产的百姓不计其数,因此活不下去,而被逼无奈加入到起义军中的百姓不计其数。

    而官员莺歌燕舞,奢靡无度,根本不关心民间疾苦。

    而大乾一方越发的兴盛,源源不断的财税,通过海洋、通过贸易、通过工业进入到府库之中。

    而大乾上下,又十分关注农业,每攻克一地,便迅速重新分配土地,让每个人都有所依赖,农业国最基本的生产便迅速恢复起来。

    尤其是,孙承宗听说,伪乾还整出一个扶贫政策,要求官员带着百姓脱贫,仅仅是这一项政策,就迎来无数百姓的支持。

    在孙承宗看来,百姓对于大乾的支持,这简直就是大明的噩梦。

    朝廷一口气征发几百万两的赋税,可是这些税银,最终能有多少到了军队这里,孙承宗比谁都清楚。

    为何朝堂上的大人们,拼了命的攻讦自己?

    真的是因为自己无能吗?

    不,恰恰是因为自己太能了,只要自己在一日,自己便会死死的捂住军队的钱袋子,不让这些大人们无度的索取。

    换句话说,就是自己的存在,挡着这群人发财的道路了。

    可伪乾一方呢?

    伪乾的大人们,跟发了疯一样的镇压那些不法士绅,将他们的钱财一分不剩投入到军队之中。

    那些大乾收取的赋税,变成了火铳,火炮,变成了战甲。

    以至于,孙承宗从内心觉得,除了眼下兵力雄厚,物资稍微充盈一些,他根本不知道,自己与大乾对抗时,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因为伪乾的战争潜力,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完虐大明的。

    大明可以与没有根底的流寇交锋,可以跟残暴的女真人对战,但是消灭一支建立了国度,真的爱惜百姓的国家对抗,实在是太难了。

    尽管所有的明军高层都知道,明军的主力部队困在金陵一带,刘宇烈和马士英可以拖住李大虎很久,而大乾剩余的部队,不论是训练、武器、甚至兵员都是稍逊于大明的,骑兵数量更是跟集合了全大明之力的自己没有办法比较。

    所有人都对自己,对朱大典充满了信心。

    但是这种庞大的战局,依然让年迈的孙承宗感觉到了莫大的压力。

    其实从这一次出兵之前,从庙算开始,孙承宗便和崇祯皇帝聊了许多,他们聊大明的局势,聊伪乾的局势,聊西北的战局,聊大明的部队问题,聊大乾那位年轻的国主。

    甚至还料到了大乾的文臣,诸如赛八仙、寇烈,以及武将之中的李大虎,以及谁都知道,已经投诚了伪乾的孙元化。

    其实崇祯也好,孙元化自身也罢,对于即将发生的战事,都是充满了信心。

    因为论综合国力,伪乾并不是如何的强。大明唯一头疼的是,如果不能速胜,便会被拖入到战争的泥潭中来。

    可朝廷既然选择了孙承宗,就肯定不会让战争拖太久。

    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孙承宗完全无法理解了。

    三路大军压境,大乾竟然丝毫不乱,而是先战略收缩,然后层层抵抗,大明几乎每一步前进,都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好不容易,发动了奇袭,夺取了寿州,凤阳府近在眼前。

    可关键是,这种奇袭,似乎根本没有人放在心上,甚至没有在大乾泛起一点涟漪。

    孙承宗盼望的恐慌,全面突破的情况,根本就没有发生。

    然后便是,秦去疾率领一万余精兵,以及大量的治安军跨海作战,突破京畿之地的情报了。

    这个时候,孙承宗并不知道伪乾对于凤阳府即将失陷的事情,是不是在强装镇定,但是他却知道,大明的军官,有一个算一个,却是真的慌了。

    此时自己的作为,跟袁崇焕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坐看京师遇袭却不能有什么作为。

    眼下,即便是京师还有周遇吉等人,即便是那里还有大量的部队,所有人依然放心不下。

    无可奈何之下,孙承宗只能答应了朝臣们的请求,答应了军官们的集体请愿,派出部分部队北上,乃至于孙承宗自身不得不暂时放弃了强行突破凤阳府的作战方案。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果这个时候,不派出援兵,自己的下场大抵与袁都督差不太多,少不了被凌迟处死。

    即便是崇祯愿意饶恕自己一命,自己也不会有太好的下场。

    秦去疾此番跨海作战,引起的连锁反应其实是非常大的。

    不过,也就是从秦去疾不得不调兵北上的那一刻,这位统帅直接从内心深处认可了朱大典和左良玉的方案。

    因为孙承宗,意识到无论如何,都要有个结果了。

    而且这一次,即便是大明赢了,打的伪乾盔甲丢兵,也无法短时间内消灭伪乾了。

    除非那个大乾国主,在这一战之中,也被杀死。

    “大帅……”

    见孙承宗微微出神,被留下来照顾孙承宗的曹变蛟略显犹豫,最终还是开口说道:“大帅,既然左良玉、吴三桂等人已然动身,咱们是不是做些什么?”

    孙承宗恍然间回过神来,却是即刻颔首。

    他也觉得,此时此刻,将事情和责任全数推给朱大典和左良玉,有些过意不去。

    不过孙承宗作为三军统帅,除了调兵遣将之外,在整体大局上做些什么之外,他能做的事情其实非常有限了。

    毕竟作为三军主帅的楚行能做的事情也不是特别多。

    无非就是做加减法而已。

    而彼时彼刻,孙承宗可以落得棋子,其实已经下的差不多了。

    所以曹变蛟一旦开口,孙承宗竟然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点了。

    曹变蛟看着大帅对着舆图犹豫不决,便开口建议道:“可以集中兵马,往南打一打,吸引救民军的注意力。”

    曹变蛟小心翼翼的说道。

    “咱们现在的兵力其实并不是非常妥当,若是带着大军去断伪乾的后路,伪乾有刘云龙部,有刘青山部,反倒是从寿州向南进军,取庐州府、安庆府,这里是伪乾兵力的真空地带,不至于那么忌讳。”

    孙承宗即刻颔首。

    为何不打岌岌可危的凤阳府呢?

    原来赛八仙虽然年迈,但是在两位万元户的帮助下,竟然将凤阳府守的井井有条,偷袭寿州的军队,死伤超过三成,依然拿不下凤阳府。

    说着孙承宗又皱眉道:“这还不够,让马世龙派一支兵马,偷袭徐州将声势搞得大一些,这样整个伪乾的西线,就乱成一锅粥了。”

    彼时,随着孙承宗的军令下达,整个大明的西线开始疯狂的进攻,刘云龙亲自指挥部队与大明的西线军队鏖战,并且不忘给刘青山发出通报,让其做好援助徐州的准备。

    而刘青山得到通报之后,心里也十分担忧。

    且说,刘青山作为大乾的高级将领,和刘云龙一样,对于整个战局也算是比较了解的,甚至可以说,刘青山对于战局的把握,仅次于陈先赟。

    对于寿州失陷,凤阳打的非常辛苦的事情他是一清二楚的。

    而就在昨日,他也收到了王上这两日可能决战,让他准备好兵马,随时待机北上,亦或是南下,防卫徐州方向。

    但是现在北方的大战尚未开启,徐州那边儿却遭到了进攻。

    仅仅是一瞬间,驻扎在梁山的刘青山便嗅到了紧张、惶恐,却又兴奋的味道,然后他立刻下令,开始调兵遣将。

    当然,所有人的动作,此时在朱大典看来,已经无足轻重了,因为按照他的安排,大战马上就要开始了。

    不过大战之前,双方依然是一如既往的安宁。

    一直到了今日正午,朱大典都没有派出任何部队,甚至于整个明军大营,都与昔日里一般无二。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便是天气稍显沉闷了一些,但依然没有下雨而已。

    到了下午,朱大典依旧没有出兵,而刘青山则不断安排部队,向北侦查。

    而也就是这个时候,救民军主帅陈先赟却陷入到了极大的自我怀疑之中……天气的沉闷感普通人都已经察觉到了,但是明军却并未出击,这让他产生了一丝动摇与犹豫,继而怀疑起了自己所有的判断。

    虽然后方山麓上的王上并未有丝毫言语,但陈先赟依旧产生了一种明显的羞耻感。

    他一败再败,官却越做越大,好不容易赢了一次,也为此得到前所未有的机会,结果却又一失再失,什么方略,什么应对,明的暗的,全都没有效果。

    而到了傍晚时分,眼看着明军依旧毫无动静,陈先赟思索许久,却终究如昨日一般。

    在申济芳的协助下,召集各部将官,再度签署了正式军令,要求全军翌日凌晨提前做饭,各营检查兵器物资……俨然是持续了备战姿态,也是坚持了自己的判断。

    他想不通自己哪里犯了错。

    不过,军令既署,太阳尚未落山,陈先赟便将自己关入中军大帐,抱头不出,连西瓜都不吃一口……十万之众、山东各地、王上安危,虽说受王上知遇之恩不该迟疑,但谁又能知道这份压力呢?

    “明日开战。”

    日落之后,明军大营各处,刚刚用过晚膳。

    朱大典便开始召集各级军官,平静的宣布了一个事实。

    “原本应当是今日的,但是左良玉、吴三桂他们的援军行军艰难,失期不至,按照大明的军规,应当要展头的,不过这一次不怪他们,是我的问题,我按照我们的行军速度来估算了,但是却低估了他们的骑卒、辎重部队没有我们多,行军艰难,也没有想到左良玉的部队,确实拉胯!”

    张应昌以下,明军诸将不忧反喜,因为左良玉和吴三桂两个名字,起码代表着三万部队。

    哪怕是奔袭来援,也足以改变大局。

    “但也要小心救民军额外援军。”朱大典端坐帐中,继续平静讲解局势。

    “左良玉的兵马拉胯至极,本官甚至都在怀疑他是不是不会打仗,还有这个吴三桂,连路都不认识,今日本该是奇袭南下的,结果他们竟然错信了向导之言,跑到了高唐州那边儿,还跟人家的小股部队打了一场。”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而行军路线,也因为他们的错误,不得不变更,从渡旧黄,变更为走堂邑和聊城一线,这极有可能暴漏他们的位置,引起伪乾其他路兵马的骚动。”

    “高唐州城,现在也是大军云集,陈二黑、红娘子将部队驻扎在城外,互成犄角之势,这一次交锋,说不定他们已经察觉到了。”

    “到时候大战一起,高唐州的兵马,说不准会南下增援。”

    “也有可能与高唐州城的兵马合兵一处,主动攻击我军后营,断我军后路。”张应昌面无表情插嘴提醒。“也有可能并无察觉,反倒是朱万化异动,说不得会惊动他!”

    朱大典看了张应昌一眼,微微颔首:“我知道,所以朱万化明日会安守后方大营,不会贸然行险……”

    张应昌当即闭嘴。

    “诸位!”言至此处,朱大典霍然站起身来,扶着腰间刀子环顾左右。

    “若是明日陈二牛不来援助,那便是将近八万对十万,若是陈二牛来援助,也只是强弩之末,除了些许飞骑之外,并无大用。”

    “而且无论如何,本官的谋划已经生效,战机已经到了,不得再等你们谁可还有半点言语,我许你们现在说来!”

    诸将面面相觑,当然无言。

    “你确定?”时至深夜,因为疑心伪明的动作,主动率本部兵马向北的刘青山,被他的下属惊醒,得到了一个其实并未出乎他意料的消息。

    “千万万却,伪明动了,而且绝对不是朱大典的部队。”报信的下属喘气连连,却又赶忙再度重复,“一支不知道从哪里出来的明军,穿过堂邑、聊城,直奔大王的后方杀了过来,

    问询了当地隐匿的百姓,说是人非常多,起码有两三万,斥候兄弟不敢耽误,赶忙回来报信。”

    “报予王上了吗?”

    “没法往大王方向传递军情,敌军有一支吴字骑卒,追杀甚是猛烈。”

    对此,心中瞬间有了判断的刘青山沉默不语,也只是沉默不语,因为他没有什么人可以商议,他的部队,他的下属都是战场新人,而且此时此刻,也分布在数个城市。

    而且,他也不需要想什么多余的言语,此刻只有援,或者不援两个选择罢了。

    一旦去援,那么梁山的兵马不能动,也来不及动的。

    若部分城市,如东阿、东平、平阴调度,很有可能被伪明察觉,继而弄巧成拙。

    所以他刘青山能够调度,并且保证明日能抵达弇山战场的,其实只有他堪堪训练而成的李青山部七八千人罢了。

    七八千人,奔袭到战场,很可能已经赶不上决战,赶上了能有几分战力残存也是个未知数,这绝不划算。

    但仅仅是沉默了数个呼吸后,刘青山便已经下了决断……说到底,王上对他恩重如山,他刘青山如何能不救援?

    或者说,几个呼吸之间,刘青山根本没有考虑救援不救援的问题,他在思索兵力的问题。

    时间来到凌晨,足足延误时间一日,注定对战局起到巨大不可影响的左良玉部、吴三桂部,在盯着巨大的非战斗减员的清客下,依旧快速南下,不过不得不说,这一次因为走的是堂邑、聊城一线,明军的速度却比之前要快许多。

    而几乎是同一时间,梁山一带的刘青山在稍作准备之后,也正式率部加入战场,同时他的信使也早早赶往鱼山,通知了驻扎在那里的李青山。

    还几乎是同时,明军大营率先升起了显眼至极的炊烟。

    随即,大明山东巡抚朱大典下达了第一道军令,全军四万众,夹杂着卫所兵马一万余众,每人领一个口袋,装满泥土,方能进餐。

    就这样,天亮之后,饱餐一顿的明军牵着战马、护着大车,几乎用尽了各种方式携带了属于自己的一口袋泥土,然后倾巢而出。

    哨骑仓皇汇报,救民军大营得到消息,全线震动,如临大敌。

    但随后,哨骑再度来报,明军虽有大量骑兵,但行动缓慢行动,却只往救民军大营正东、明军大营正北的乌鸦岭而去。

    此时,已经算是正经白日了,而救民军前敌总指挥陈先赟犹豫片刻,只派出小股部队两千人,急速进发,往乌鸦岭做出象征性抢占姿态。

    不管如何,到此为止,大明和大乾两军都已经正式出兵,便是楚行都在刘必显的协助下,穿戴好甲胄。

    这一日,是崇祯三年七月十五,华夏人传统的鬼节,鬼门关当大开,百鬼夜行!渤海郡公的明末大寨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