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在线阅读 - 第四百二十章 卖报小郎君,建文报搞辟谣

第四百二十章 卖报小郎君,建文报搞辟谣

    梁芳是本地人,又是老驿丞,见多识广,很会说事,几句话下来,便将听来的消息添油加醋,绘声绘色地告诉了胡濙等人。

    什么文县失守,军兵战死无数,王金刚奴正在占领略阳,声势浩大……

    说严重点,未必是一件坏事。

    梁芳是这样想的:

    事情越严重,那朝廷越重视。朝廷越重视,那事情就越容易搞定……

    耿炳文不是还活着的吗?

    拉到陕西接着用用不挺好的。

    毕竟对王金刚奴而言,耿炳文的名字应该是个噩梦吧。

    可惜自己只是一个驿丞,没办法给皇上大人传话,不过这些人应该是从京师来的,估计是有权向上递折子的,如果自己把事情说严重点,把他们给吓到了,说不定消息就会传到皇上耳中,到时候耿炳文出山,王金刚奴也只能为奴了。

    周述、周孟简等人不知道其中玄机,听得一愣一愣,好像王金刚奴已经打下大半个陕西,西安府岌岌可危,随时可能将战火烧到山西来。

    胡濙很郁闷,皇上安排自己当宣传司郎中,为的就是宣传这种事,现在好了,人尽皆知,还宣传什么去?

    还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这民间消息的传递速度,未必比那八百里加急慢啊。

    看来自己需要改变策略了。

    等梁芳忽悠完,周孟简都已经有些颤抖了,拉着周述的胳膊,说道:“我们要立刻上奏朝廷,此间事,已成危局也。”

    “够了。”

    胡濙低沉着嗓音,厉声说道:“这些事自有巡抚处置,我们做好自己的事便好。走吧,去太原!”

    一行人离开驿站,进入太原城。

    茹瑺收到了胡濙入城的消息,并没有亲自出面,而是安排杨溥负责接待与安置。

    考虑到宣传司需要办报业,需要不少人手,府衙里面如何都是安置不下的,便在府衙西面,找了一处废弃的大宅院,交给胡濙等人,命人采购居所用度。

    胡濙安排众人打扫整顿,并传话休息一日,之后便与杨溥进行密谈。

    杨溥知晓胡濙的真实目的,见没有其他耳目,便对胡濙说道:“宣传司初创,需博名于外,第一版需要引起诸多重视,打出名号。只有如此,才能将消息广传于外。你认为,第一版如何写合适?”

    胡濙沉吟良久,才说道:“依周述、周孟简等人所言,第一版最显眼之处,当以皇帝为尊,作诗行赋,彰显建文厚德仁政。然第一版内容有限,若此内容占篇过多,怕不利于大明报进入民间。”

    杨溥也清楚这一点,既是大明报,又是建文帝推出的,第一版上没他,怎么都说不过去,万一被人扣上一个不尊君主的帽子,可是一辈子都可能抬不起头。请下载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但问题是,第一版最显眼的位置,它篇幅有限,都说好钢用在刀刃上,这好版面也得用在更重要的事件上……

    杨溥叹息道:“此事我会与茹大人商议之后再作决定。眼下计划第一步已顺利完成,第二步也应在进行之中,若无意外,消息应会在三五日内传到山西,你们的时间只有这么多。”

    “第二步吗?”

    胡濙清楚整个计划环环相扣,步步衔接。

    想到第二步的内容,胡濙眼神一亮,说道:“第一版的内容,就以第二步计划为准,不过在行文上,需要如此……”

    杨溥听闻之后,刚想反驳胡濙,但转念一想,便也不再说什么,转而去找茹瑺商议第一版首页到底如何写。

    茹瑺十分简单地解决了这个胡濙、杨溥等人认为十分棘手的问题。

    既然版面有限,极为珍贵,那就全都留着写大事件吧,至于要尊重下皇帝大人,那容易,报纸名字就定为:

    大明建文报。

    这都以年号命名了,谁还能说不够尊重皇帝大人?

    如果朱允炆在的话,也会点头认可,毕竟明代中期还出了景泰蓝陶瓷,景泰,不就是朱祁钰的年号嘛,用这个名字,那也是为了讨皇上开心起的名字啊……

    前有洪武通宝,后有建文报,多简单,多明了。

    匠人筹备速度很快,相应的物资山西也不缺,随行匠人还带来了不少空白雕版,只要有文章,马上可以雕刻,刷印,晾干,整理成报,然后拿出去发卖。

    胡濙听从了朱允炆的安排,在太原城中以每日十五文的价,招揽了三百余十余岁的少年,他们的任务就一个:

    卖报。

    因为年龄小,专司卖报,城中士民多将其称为卖报小郎君。

    陕西,凤县。

    无数百姓看到了令他们心惊肉跳的一幕,连绵十余里大明军士正在狼狈逃窜,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却丝毫不敢停留,甚至于一些人丢盔弃甲,仓皇奔跑。

    有沿途百姓问军士发生了什么事,是不是白莲教徒杀过来了,结果被一个军官破口大骂:“我们只是带军士急行前进而已,什么白莲教,什么杀过来,胡说!”

    “急行?”

    百姓们看着这一群数万军士,不由慌乱起来,这几万大军都被人打败了,那自己还留在这里岂不是找死?

    不行,逃命,现在就去逃命!

    这世上,最可怕的不是什么蝗灾、洪灾,而是兵灾!

    兵马过处,才真的是寸草不生。

    现在这群败军连抢都不来不及抢一把,说明白莲教徒已经很近了,此时不跑,还等什么?

    “杀,杀,杀!”

    数里之外的山中,传来了喊杀声。

    百姓惊惧,四散而逃。

    指挥史潘季坐在马背上,回头看着已经被甩在身后的凤县,目光中很是忧虑,自己也不清楚都司那边在搞什么鬼,只下令自己统帅两万军士抵达文县,整训军队,演练登山作战,然后又下令撤退。

    撤退就撤退吧,为什么要逢县、府等地急行挺进,还不得停歇半刻,不得与百姓交流。

    这支队伍确实看着像是惨败之师,任谁连着跑那么多天,风餐露宿,谁形象也好不到哪里去。

    白莲教杀过来?

    据自己所知,王金刚奴正龟缩在摩天岭,只有几百人而已,最多不会破千,就他也敢追大部队?

    但军令就是军令,不懂就执行吧。

    数日之后,消息便传入山西,可谓是惊天动地:

    白莲教大败五万明军,明军丢盔弃甲,于略阳逃向宝鸡,经凤县而不过,白莲教徒尾随追杀,明军复大败……

    一时之间,山西震动,都司衙门下令自各地卫所抽调军士,组成三万大军,目标临晋城,同时布政使衙门下达了征调民工的文书,在文书中特意以红字标注了一条:

    考虑到移民久别故土,人伦难享,凡移民户不在征调民工之列,若有违背,严惩不贷。

    此条文一出,移民困境得以突破,各地出现了主动报备移民之事。

    此后不久,大明建文报横空出世,以一种“硬抗”天下舆论的姿态出现。

    “卖报,卖报,大明建文报,朝廷秘闻,天下风云,尽在其中,卖报。”

    “多少钱一份报?”

    “五文钱。”

    “给我来一份。”

    太原教谕袁通掏出五文钱,买了一份大明建文报,然后看到了首版最醒目的标题:

    陕南白莲教作乱,乃虚言耳!

    袁通顿时瞪大双眼,这建文报也实在太大胆了吧?竟然公然在报纸上说陕南没有白莲教作乱,还公开辟谣。这怎么可能,要知道陕南白莲教作乱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每一日都有坏消息传来,还有无数的人证。

    仔细看这一篇文稿,行文倒是通俗易懂,开篇便说陕南白莲教王金刚奴原本势力就很弱,虽然经过三年发展,但也不过千人规模,不至于破城文县,更不要提打败大明军士,一切消息都是谣言,不可信……

    为了增加说服力,文章还从地势、军事力量、人心向背等方面作了对比,最后总结:

    所谓的白莲教作乱,只是以讹传讹,都是谎言,不可信。

    袁通看到最后,目光落在了署名上,赫然是:山西都指挥史司指挥同知祁连山。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袁通无法理解,一方面是满城风云,人心不安,一方面是辟谣报纸,如同一群人说黑,一群人说白,黑白难辨。

    翻看其他内容,除了截取了朱允炆的《猫论》部分文稿外,多集中在了移民政策、民间趣味、杂学新学、民间趣味之中。

    而在最后一版,还预留了一道运粮数算题,特别标明,回答正确的前三十人,可凭建文报领取十文钱。

    看过整个建文报后,袁通彻底折服,能设计出一份集时策、政策、民策、新学、民俗、悬题为一体的报纸,此人定是不凡,自己一定要去见一见。

    建文报中,以小字标注了宣传司的地址,当看到宣传司郎中名为胡濙时,袁通不由愣了,不由苦笑道:“原是源洁兄,当日会试时倒看走了眼。”

    就在袁通拿着建文报去寻找胡濙时,布政使衙门中的丁景福正在发怒,将建文报拍在桌案上,厉声呵道:“这宣传司是搞什么吃的?建文报怎可如此行文!若陕西白莲教作乱是谣传,那我等征调民工岂不是贻笑四方!来啊,将这胡濙给我抓起来,问问他是何居心!”寒梅惊雪的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