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在线阅读 - 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郑和水师万岁

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郑和水师万岁

    死了的,不是无名之辈,他们有自己的姓名。

    朱允炆似乎看到了张玉的身影,看到了武义的身影,看到了一个个熟悉却对不上名字的身影,就这么站在空无一人的宝船之上,一个接一个列队。

    随着一个名字喊出,就多一个人的身影。

    这些英烈,似不曾离开,而是一直都在,都在这宝船之上,都回到了大明故土。

    “张一,王六,孙虎,赵七斤……”

    郑和清楚,自己不是在念死去的兄弟名单,而是在招魂,在呼喊兄弟们归位,原本沉闷的伤感一扫而去,转而是肃杀威严的军风。

    徐辉祖看着这一幕,心头不由的有些心酸,每一个名字意味着每一个家庭的破碎,一万多家庭失去最重要的人,这对他们来说,是何等的残酷!

    李坚身为水师都督,对水师的感情更是深重,面对如此巨大的牺牲,面对一个个名字,连回头看一眼浮桥方向的勇气都没有。

    杨士奇看向浮桥方向,哪怕是郑和念了五百多个名字,哪怕是传令官将一个个名字传到了浮桥之上,告知了他们的家眷,可浮桥上,没有半点哭声。

    浮桥中家眷,老人在仰头,中年人在平视,孩子们在低头,男人咬着牙关,女人咬着发白的嘴唇,哪怕是眼泪滚过脸颊,哪怕是身体微微颤抖,也没有人哭出声来。

    当张泽听到张超的名字时,紧握的手指甲已刺入肉里,低着头一滴滴眼泪向下落,而张母却很平静地接受了,或有些木然,或早已做好准备,或已是伤到最深无法动弹。

    一个个名字传来,一片片忧伤点落。

    没有嚎啕大哭,没有撕心裂肺,只有默默流泪,神伤黯然。这些伟大的英烈家眷,选择了最平静的方式,接受了自家英烈,也不打扰其他家英烈。m.zwWX.ORg

    一万多个名字,直报了近两个时辰。

    两个时辰,朱允炆、马恩慧、太后、太子等,都肃然而立。藩王、百官、将士与百姓皆肃然听着,无人离开,无人随意行走。

    郑和的声音已有些嘶哑,但还是坚持报至最后一个名字,然后合上文书:“牺牲水师将士,依功在册,无一遗漏!”

    朱允炆凝重地点了点头,侧身看向浮桥方向,看着沉浸在悲痛之中却依旧坚强的家眷们,朱允炆开口道:“郑和水师将士,无论是牺牲的,还是归来的,都是大明当之无愧的英雄,你们是大明英雄的家眷!是你们儿子、丈夫、父亲的生死付出,才有了新粮种的到来。”

    “朝廷不会忘记他们的功劳,也不会忘记你们的付出。你们将优先领取新的粮食作物,将他们用生命带回来的种子种在大明的土地上,用丰收来告慰他们的英魂,祭奠他们的灵位!郑和水师家眷们,受大明一礼!”

    朱允炆、马恩慧、朱文奎行礼,藩王、百官行礼,大明军士行礼。

    郑和眼含热泪,高喊:“水师将士!”

    朱能、骆冠英、沈伟、万青林等带军士转向浮桥方向,整齐行礼。

    无数百姓见状,跟着行礼。

    原是坚强的水师家眷们,再也忍不住,一个个哭出声来。他们的牺牲换来的是大明的未来,他们的牺牲换来的是帝王之礼,他们的牺牲换来的是天下之礼!

    谁能想到,帝王会给军士家眷行礼!

    谁能想到,百官会给军士家眷行礼!

    谁能想到!

    在这个阶级森严,在这个秩序井然,在这个礼制约束强大的时代里,朱允炆凭借着一己之力,破除了一道道藩篱,踢开了一道道障碍,舍弃了高高在上,对牺牲的归来的郑和水师军士,对承受苦难与万千等待的家眷们行礼!

    礼毕。

    朱允炆上前一步,声震寰宇:“世人终会记住,他们的牺牲是何等的伟大。都说朕万岁,今日朕就破例,将这万岁之名,冠于郑和水师将士!大明万岁,郑和水师万岁!”

    “大明万岁,郑和水师万岁!”

    传令官齐声。

    朱文奎握着拳头高呼,韩夏雨哭得梨花带雨也不忘喊着,文武官员纷纷喊起,随着一声接一声,声浪终叠加起来,长江南北两岸,响彻“大明万岁,郑和水师万岁”之声!

    在这一刻,郑和笑了。

    有此待遇,虽死无悔,虽死无憾!

    朱能、沈伟、赵世瑜等也被感动得一塌糊涂,想过朝廷会热烈迎接,可谁能想过有如此超规格的待遇,就是那孔夫子,孔圣人,也没有人喊他万岁啊!

    万岁,只有皇上能用!

    可现在,郑和水师也能用万岁了!

    这是何等殊荣!

    礼部尚书陈性善苦涩不已,这些礼仪在之前是有过商议的,没有谁同意朱允炆冠以郑和水师“万岁”之名,但朱允炆非要这样做。

    咱们这位皇帝,这是将郑和水师抬到了最高的位置,给了他们超越一切藩王国公的待遇!

    但这都是值得的!

    因为他们带来了新的谷物,带来了高产粮食,他们超越了开疆拓土的功臣名将,因为他们的功绩关联着天下所有人的命运,关联着大明百姓的饭碗,关联着大明国运!

    马欢擦了擦眼角,可眼泪不争气地又流了出来。苏庵不断眨眼,想要忍住泪珠,可怎么也忍不住。匡愚、郁震含泪笑着,所有的牺牲与苦难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万岁”,是不褪色的尊崇与永恒的铭记!

    “大明万岁,郑和水师万岁!”

    声浪不知卷过多少重,长江水滚滚而下,似乎将这些消息带到大海,带至无尽之地。

    朱允炆肃然:“郑和,将你们历经生死取到的农作物拿来,让天下人看看是何等之物!”

    郑和领命,转身对军士安排:“取玉米、土豆、番薯、花生……”

    一个个从未听闻过的名字,传入众人的耳中。

    郑和也清楚,朱允炆摆出如此大的阵仗,并要求直接在码头之上,在无数人的眼皮子之下进献新粮种,是想要告诉天下人,新粮种是真实存在的!

    编成一串串的金黄玉米被提了出来,大大的颗粒紧密地生长在一起。

    水师带来的玉米数量超出了朱允炆的预期,郑和直接让三百军士扛着玉米出来了,看他们轻松的样子,估计还有不少库存。

    “这玉米就是那传说中的第六谷?金黄金黄的,看样子不错啊。”

    杨士奇很是好奇。

    解缙连连点头,这种子是造不了假的。

    许多百姓更是垫着脚尖看着,很渴望弄点新型粮食种种,但又不知这东西如何种植,更难的是,就这点种子,估计还不够皇上家、官员家用的,还能轮到百姓家吗?

    有军士将玉米送给朱允炆,朱允炆摸着熟悉的玉米,脸上充满了笑意,掰下一粒种子,对一旁的马恩慧与太子、官员等人说:“这就是玉米种子,结出的果实就是这纺锤状,玉米可以和小麦一样,不过碾出来的是黄面,可以做窝窝与馒头吃,还能作为战马的精细饲料,日后少不了它啊。”

    “竟能作战马的精饲料?”

    朱棣十分感兴趣,徐辉祖已经手上,准备当着皇上的打劫一点点玉米种子,回头给自家的地里种上。

    “来人,邀请耆老们看看。”

    朱允炆下令。

    在这个时代里,耆老是备受尊重的人,他们年纪大,经验多,威望高,对民间百姓与乡邻等有着巨大影响力。

    他们认可的事,他们说的话,对许多百姓而言是需要听的,需要信的。当年老朱登基时,必须找的一群人就是耆老,只有这些人也认可,才能算是得民心。

    围观的百姓有不少耆老,被军士请了出来,看着金灿灿的玉米,一个个激动不已,还有几个取了玉米粒往嘴里送的,也不怕把剩下的那两颗牙齿给崩掉。

    老玉米粒入口咬碎,咀嚼,散发着醇厚的香味,说不出的味道,却可以肯定,这是一种谷物,和麦子、稻谷一样。

    “好了,别吃了,这可是种子!”

    水师将士有些心疼,连忙劝说。

    耆老讪讪然才放下,连连点头,更有耆老说:“皇上,这玉米之物果是谷物,此乃郑和水师不朽之功,是我大明万民之福!”

    朱允炆满意地笑了,让其退至一旁:“土豆何在?”

    骆冠英已抬起一大筐篓土豆跑上前,筐篓里满是大个的土豆,献上之后还不忘记喊一声:“姐夫,这是你要的土豆,我们取来了!”

    朱允炆看着皮肤变得有些黝黑,一脸沧桑却精神饱满的骆冠英,满意地点了点头:“冠英,好样的,你们都是好样的!”

    骆冠英嘿嘿笑着,如同一个孩子,享受着此刻的夸赞。

    朱允炆伸手拿起一枚土豆,在手中掂了下,个头有些大,少说也有三斤多。

    杨士奇连忙凑上前问:“这就是那亩产十石的土豆?”

    “十石,哪个混蛋瞎说的,咱们在山里挖来的时候,亩产可有二十石!”

    骆冠英生怕水师的功劳被人抹了,瞬间怒了。

    话刚说完,脑袋就挨了一巴掌,气呼呼的朱允炆喊道:“老子就是那个混蛋,滚一边去!”

    骆冠英张大嘴巴,站到一旁,想起什么,不由地哈哈大笑起来。

    朱允炆看了看骆冠英,也没追究,只摇了摇头,欣赏着土豆,盘算着晚上要不要炖个土豆尝尝……

    杨士奇、解缙都呆住了,骆冠英的那一声怒吼也惊住了许多人。

    二十石?

    建文报上明明说是十石,就这样无数人都不相信,可谁想过,水师取土豆的时候,竟然高产到二十石!

    天啊,骆冠英疯了,要不然就是我疯了!寒梅惊雪的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