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一力降十会
话虽如此,不过有一个成语叫“夜长梦多”。 这种高额利润很难不让人眼热。 而让人眼热的东西就尤其容易遭遇变故。 林灰并不想遭遇变故。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林灰还在SouthWindPro的简介里又增加了几句鼓动的话。 “24小时内购买PRO版本用户,在以后推出ULTRA之类的更高级版本之后可以自动继承当前PRO版本的使用时间” “也就是说,现在购买PRO版本年费的,以后可自动获得ULTRA版本的年费; 而买断PRO版本的,将来可自动获得买断的ULTRA版本; 不过,用户只能选一次。” 说白了林灰的目的一方面是刺激用户24小时内购买PRO版本。 同时通过画饼许愿,让更多用户在购买PRO版本的时候倾向于直接买断。 总之,一切向钱看。 尽管目前林灰并没有什么ULTRA版本。 但林灰也不完全是信口胡诹无的放矢。 以林灰前世的一些经验以及两个时空的信息差。 林灰真想搞个比PRO版本更高级的版本也不费力。 总之,一向谦虚低调的林灰在SOUTHWINDPRO版本中一点也不谦虚。 一切的一切都是鼓动海外潜在用户的消费热情。 尽管这种做法多多少少有点涸泽而渔的意味。 但涉及到海外市场,变数太多了。 这种情况下,林灰觉得就算是涸泽而渔也比竹篮打水一场空要好。 而且像SOUTHWINDPRO这个软件虽然短时间内能够林灰带来不错的收益。 但想长线获益的话离不开长时间的经营。 然鹅,长远来看林灰并不是一直有精力经营这样一个软件。 在SOUTHWIND这个软件的运营理念上。 大概率涉及到该软件的算法林灰会进行授权。 而进行专利授权的时候。 谋求授权方基本上也会要求林灰届时将SOUTHWINDPRO的运营权一并转让。 毕竟技术授权的时候虽然技术还在自己手中。 但授权技术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出让市场。 既然市场早晚是别人的。 提前穷尽一下市场的潜力也不过分。 别说什么技术无国界。 那些都是忽悠人的鬼话。 即便是技术无国界,搞技术的人却是有国界的。 前世的一些经历让林灰对市场存在贸易bilei这件事比这个时空大部分软件开发人员都要看得透彻。 之后,林灰又看了下开发者后台上國内软件的一些数据情况。 相比于國外软件在SOUTHWINDPRO上出现的小惊喜。 國内软件数据上平平无奇。 林灰也没太在意。 从开发者后台上退出来之后。 林灰随便找了一个论坛类网站的科技区浏览起来。 重生之后的林灰对于这些科技信息一向比较敏感。 兴许就能从中捕获到一些商机呢。 林灰看了一下该论坛今天置顶的精品贴是在讨论“信息茧房”。 涉及到“信息茧房”这个概念林灰并不陌生。 “信息茧房”这个概念的出处是桑斯坦所著的《信息乌托邦》这本书(2006年)。 桑斯坦认为,在信息传播中人们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只会注意选择想要的或能使自己愉悦的信息。 久而久之人们接触的信息就越来越局限,越来越窄。 这种现象就像蚕吐出来的丝一样,细细密密地把自己包裹起来,最终像一个蚕宝宝一样被桎梏在“信息茧房”内,失去对其他不同事物的了解能力和接触机会。 当时,他的这一观点还只是作为一种推论和预测。 毕竟在桑斯坦最开始提出“信息茧房”时,尽管人们对算法有一定的了解,但这种认识是十分片面的。 至少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对信息技术方面算法的认识的还是相当模糊的。 尤其是当时的人们根本就意识不到算法带来的威能。 当算法技术逐渐发展成熟,并成为内容分发的通行规则之后。 人们才惊奇地发现,原来“信息茧房”已经悄然降临了。 在现在这个时代,各种信息海量爆发。 海量爆发的信息使得网络信息极为丰富,可谓无所不包、应有尽有。 在这样信息丰富的互联网中,人们接受信息的自由度空前提高。 人们有琳琅满目的信息产品,可以随意选择。 当然,当用户选择之后,其实是有无数双“眼睛”在关注着你的选择的。 而操纵着这些眼睛的东西就是各种各样的推荐算法。 在这些算法的作祟下,你会发现之后对你的推送信息的针对性大大增强。 用户关注过什么、对什么感兴趣。 网络智能系统会跟踪计算、源源不断地为你推送相关信息。 坦率地说,这种算法最初目的未必是为了让用户闭塞起来。 之所以有这样的推送机制只是为了让人们获取信息更为便捷。 但客观层面上,这种推荐体系也却是容易让人们越来越容易迷失自我。 陷入“信息茧房”营造的环境中。 人们关注他们感兴趣的信息,而网络智能系统则“监控”他们。 不断关注独特和同质化的信息传播。 其结果是,人们变得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个人满足,以至于对其他信息完全漠不关心或无暇顾及。 最终用户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圈子里。 在这样一个小圈子里,信息的同质化互动往往又会加强他们的兴趣和意见。 并导致对某些事情和想法的痴迷和偏执。 这反过来又大大降低了与他人交流的可能性,限制了对客观世界的整体感知。 渐渐地,不知不觉人们就陷入了“信息茧房“里。 这一切的一切,听起来似乎很不可思议。 在互联网这么一个开放式的空间。 反而会形成一个闭塞式的“信息茧房”了呢? 仔细想想甚至会让人有细思极恐的感觉。 但这就是事实,现在的话信息茧房的迹象可能还不是很明显。 但如果一如前世那般发展的话。 再往后几年,在算法精心勾勒下各个软件处心积虑的推荐给用户所偏好的内容。 让用户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这是常有的事情。 论坛里的这个讨论也提醒林灰 在门户网站上想获得通达的信息网络终究是有局限性的。 很可能此时林灰看到的信息也只是算法想让林灰看到的。 心念及此,林灰放弃了水论坛。 干脆直接浏览起了各大官方网站。 官方网站起码能获得第一手数据,避免了信息的二次加工。 在浏览的过程中。 某信部网站上这样一条报告引起了林灰的注意: 2013年我国手机病毒继续呈现爆发式增长,病毒样本数已从2010年的6000余例发展到70万例。 其中安卓系统上的恶意程序占据主流。 恶意吸费代码增长尤其迅猛。 其采用病毒生产传播与人工诈骗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了完整的黑色利益链条。 给手机用户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shi 肆虐的手机病毒?? 看着这个消息,林灰若有所思。 说起“手机病/毒” 这在林灰听起来这已经是一个比较遥远的词汇了。 前世21年虽然不能说手机病/毒销声匿迹了。 但普通用户不搞一些骚操作的话基本不用担心手机病/毒的危害。 即便是安卓手机用户也不需要刻意担心手机病/毒。 比起忧虑手机病/毒。 往后几年的话,用户其实更应该慎防的是电/信诈/骗。 至于说为什么现在手机病/毒如此猖獗呢? 可能跟现在移动互联尚未完全标准化有很大的关联。 虽然移动互联已经崛起了。 但却还没完全崛起。 和后世几年移动生态相对比较规范不同。 以往后几年的眼光来看此时的移动生态依旧具有浓重的“草莽”气息。 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正因为移动互联尚未完全标准化。 使得相关的移动互联生态建设并不是很到位。 很多时候当手机用户在获取手机各种资讯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地进入到各种原本应该属于电脑端的网页。 这些网页并不是规范化的。 一些原本存在网页端的病/毒木马之类的很可能会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到手机用户。 用户在实际使用手机的时候如果稍不留神就很容易中招。 智能移动设备本就是需要同外界进行复杂交互的。 这个同外界交互的过程是伴随着一定风险的。 如果外面的环境有风险的话手机意外中招的可能性也会增大。 手机病/毒肆虐这个问题想要根除的话。 只能依托于移动端相应的生态建设。 之所以现在生态建设还不到位,并不是相应的软件厂商不给力。 而是因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情况。 林灰觉得这背后应该是网络建设的原因。 尽管4G铺设十分迅速。 但林灰印象中到14年10月份我国4G用户也没达到1亿。 更何况现在才刚刚2014年年中。 实际上4G用户估计也只有五千万左右吧。 尽管“五千万4G用户”已经很可以了。 这个数字从世界范围看已经不小了。 但相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而言。 即便是能有1亿的4G用户也不够。 哪怕是1亿的4G用户相对于13亿的人口基数。 4G用户占国民比例还不到10%。 这个覆盖比率不要说良好的移动互联生态了。 当多数网民还在用2G上网呢。 就是一些前世很火的国民级应用都没法普及。 现在这个情况注定了一些前世曾经火热的国民级应用没啥生存空间。 就比如说某音之类的软件。 纵然林灰很清楚这些软件的运营策略以及开发基数。 纵然现在林灰搞该类软件基本不用担心有啥竞争对手。 但现在搞出来也很难重演当初的辉煌。 一个软件能够火热起来除了涉及到经营思路、产品模式这些。 也要考虑到时代背景。 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相应的网络设施难道要林灰去帮忙建基站么? 这种东西个人根本是不可能玩得转的。 就像修路,大家都明白要想富先修路。 但修路这种事情又有几个人玩得转呢? 同样,像基站建设。 官方敢于大刀阔斧的建基站是因为手握几千亿级别的现金流以及各种轻而易举可调用的资源。 不说是隐形资源了,就是现金林灰现在这点钱不够看。 而且并不是4G覆盖就完事了。 想要真正的全民级应用的兴起还需要资费费用的下降。 现在虽然4G用户基数几千万了。 但此时的4G资费依然不能说是很友好。 现在的几千万的用户,多数4G用户只是图个新鲜。 并不是所有人都日常应用4G。 因为4G相对高昂的费用以及4G场景下应用相对比较匮乏。 以至于现在还有很多4G无用的声音。猪熊的穿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