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是国舅,我想混吃等死在线阅读 - 第六百一十九章 禅位大典

第六百一十九章 禅位大典

    禅位诏书下达后,朝廷商定储位,以明年为大兴元年。

    礼部商定好禅位大典的礼节,并详细定立流程

    首先在禅位大典前,派遣官员祭告天地太庙社稷,并在大典当日有司各部设立礼仪法规,仪仗卤薄。

    大典开始前,内阁大臣奉传位诏书陈列于勤政殿内的东案。

    礼部官员陈列贺表于西案,内阁阁臣等前往朱雀门请皇帝御宝,摆放于大殿内的左侧几案。

    朝廷王公百官依序站立,外藩诸国使臣位列班末

    这时,午门左钟右鼓,钟鼓齐鸣,太上皇建业帝到达勤政殿后的三省殿,在三省殿升座。

    礼部的官员首先要引导大典的执事大臣,按班排列先行躬身拜建业皇帝,不唱不赞不奏乐。

    典礼正式开始,建业帝李泰在中和韶乐声中步入勤政殿升坐。

    乐止,随着三声净鞭,大兴帝李德来到勤政殿站立。

    典礼官道:“行礼”

    三岁的李德与众臣都躬身为礼。

    “宣。”

    内阁首辅张嗣成手拿诏书,宣读建业帝的禅位诏书。

    接着,站在左边的内阁阁臣许兴从汪清汪公公手上接过御宝,递于李泰。

    李泰手拿御宝,心中不由有些感慨,这御宝朕没亲政时不能用。

    朕亲政了,朕下圣旨没有经过内阁,还是不能用。就是用了,也会被内阁封驳。朕都不知道这御宝有什么用?

    难道朕就是个盖章的工具吗?算了,今天以后,朕再也不用盖章了。

    他将御宝递于大兴帝李德,可御宝有些重,让李泰有些拿不稳。

    右侧的孙修连忙接过御宝,放于右侧案上。

    丹陛大乐作奏庆平章,众臣向已是太上皇的李泰行礼,乐止,禅位大典礼成。

    朝鞭又响三次,中和韶乐作奏和平章,太上皇驾往他的天寿宫。

    禅位大典成了,接下来就是登基大典,又是一连串的繁琐的仪式。

    两个大典接着来,这让成年男子都受不了,何况才三岁的小皇帝。爱阅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登基大典才开始,他就想哭了,他肚子饿了,这个时候,总不能暂停仪式,让皇帝先吃饱再说。

    于是,皇帝李德就当场哭了起来,他才三岁,知道什么,他肚子饿了,你不给他吃的,他当然就哭了。

    好在他已经断了奶,要是当场喊出来要找奶妈喝奶,那就让李氏皇族的脸丢光了。

    这皇帝哭了,仪式就进行不下去了,只得破例,让小皇帝一边吃着糕点,一边进行仪式。

    这让群臣们有些尴尬,他们在下面举行着各种仪式,上面小皇帝津津有味的吃着糕点,有时还吧唧嘴。

    这让底下的大臣们都摇摇头,恐怕这是千年以来最让人好笑的登基大典了。

    可真正好笑的还在后面,这些大臣早就知道,今天是漫长的一天,早上出门,就没有喝水,就怕典礼上出现尴尬之事。

    可小皇帝憋不住啊!当场就尿出来了,让下面进行典礼的大臣是目瞪口呆。

    这丢脸丢大了,好在外番来观礼的使臣在殿外,不然这丢脸丢到姥姥家了,天下最强之国的皇帝竟然在登基大典尿了。

    好在殿中的高官都是久经考验之人,他们也只是楞了一下,还是不动声色的将典礼进行完毕。

    可这小皇帝的这个行为被某些人给传了出去,这让百姓是对这个小皇帝失望不已。

    至于谁传出来,殿中那么多人,谁能查的出来。有可能是大臣,也有可能是太监。

    皇帝登基之后,内阁诸人皆为辅政大臣,并推举信王为摄政王。

    孙修第一个政策,就是军事改革,大幅削减驻扎本土军力,加大了海外驻扎力量。

    海军军费也大幅增加,陆战队也是增加到五万人。

    现在华章大陆已经统一,在国内作战的机会是很少了,而对外作战机会可是大大增加了

    单凭陆战队可是不够的,所以陆军大大加强了远征部队。

    第二个就是研究院,他们的研究工作越来越多,可人才就这么多,绝大部分读书人都去考科举当官去了,

    为了获得人才,孙修将研究院里面研究员的俸禄大幅增长。而且内阁下了命令,封最高等的的研究员为国士。

    国士可是无双啊!他们的待遇可与内阁阁老相同也是应该的。

    次等的是博士,四品官待遇,再次等的是硕士,七品官待遇,最低等的是学士,九品官的待遇。

    这让许多读书人有了想法,在当官的路上,能过这座独木桥上的人太少了。

    自己最少要考上举人才有机会,考上进士那机会是少之又少,当上阁老那几乎是渺茫。

    可我要通过学习考入研究院,虽然当上国士研究员的机会不大。

    但凭着我们的头脑,博士,硕士应该差不多吧!最次不是还有个学士吗?那也是官呀!

    好像最早的一批研究员都是木匠,铁匠啊,我们这些读书人总比他们强吧!

    通过孙修对研究员待遇的调整,有很大一批读书人被分流了,他们不再执着于科举当官了,而是转入科技研究这个领域。

    为了让这些人有学习现代科技的机会,孙修又设立了两所大学。

    这些分流出来的人,其中有些人是绝顶聪明,但因性情太耿直了,在当官这方面就不适合了。

    为了不浪费他们的聪明才智,把他们纳入科研这条路,正好是适得其所。这也让研究院获得了大批后备人才。

    第三个就是废除太监,太监乃是阉割之人,圣人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以太监侍人,对其不公,也与圣人之说不符。

    今后不再招太监入宫,但现有之太监乃可在宫中侍奉,年老之后,由国家养老。

    这个政策让大部分的因活不下去才当太监人的人,欢呼雀跃。

    因为他们年老之后有了安身之所,他们当然不会反对。

    只有某些人想走捷径的人,却后悔自己来错地方,早知道就不当太监了。

    朝中群臣当然对此事是举双手同意,太监,他们可是最恨了。

    自从有太监的时候,史上历代大臣都要和那些太监掰掰腕子。现在废除太监,这就是斩草除根,以后再不会有太监了。观海的我是国舅,我想混吃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