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从1987开始在线阅读 - 第155章 两把太师椅

第155章 两把太师椅

    大娘的家就在旁边不远,拐过去就到。

    这个村子本来就不大。

    也就百十户人家。

    大娘家的院子倒是不小,就是很破败。

    院子的大门已经倒塌,也没有再重新修葺。

    房子墙上的砖都被腐蚀成粉末了,看来这房子年头不少了。

    从院子的规模看,大娘家应该曾经辉煌过。

    说不定真的有好东西。

    太师椅就摆在堂屋靠西边的墙边。

    两张椅子的中间还摆了高脚类似高茶几的东西。

    赵秋城对着两张椅子和中间的茶几又是摸,又是敲,甚至还趴上去闻了闻。

    椅子看着真的有些年头了。

    灰蒙蒙的,保存的还可以,就是椅子腿脚稍有点变形。

    大娘紧张地站在旁边,可能是怕他看不上。

    她也想不明白,城里人要这破椅子干吗?

    听说城里人都是坐沙发。

    海绵的,比他们村睡觉的床还软。

    “大娘,这椅子年头是有了,只是木头就是普通的木头,保存的也不是太好。这样,这三样我都要了,孬好是一套,你不能只卖给我两把椅子是不。”

    赵秋城拍拍手站直身子。

    他看出来了,这椅子起码有几百年。

    比他从帝都信托商店买的那把要好。

    而且,这是一套。

    “行,都卖给你,你能出多少钱。”

    大娘爽快地答应了。

    她还以为赵秋城只收椅子,不收中间的那个木台呢。

    “您这么大岁数了,我也不坑您,一共五百块钱,不能再多了,我也就喜欢收藏个古物件,要是坐的话,还是坐个沙发舒服。”

    赵秋城随口说出个价格。

    他也知道,这两张椅子肯定价值不菲。

    但收东西只能给这个价格。

    大娘一听很高兴,这价钱明显超出她的预期,忙点头答应了。

    她认为这两把椅子能卖两百块钱不错了。

    去年,来一个人只给一百块钱,多一分都不给,她没有卖。

    不是她觉得一百块钱少。

    是那人说话太难听。

    易飞趁他们说价的时候,也趴过去看了看。

    他不太懂,但易家先祖里有对家具的记忆。

    毕竟这是常见的东西。

    他仔细看看做工,应该明代的工艺。

    他只是看不出,不知道本身就是明代打制的,还是后来仿制的。

    椅子的腿角虽然有点变形。

    但整体保存的非常好,绝不是普通木头。

    屋里昏暗,看不清木质。

    这太师椅别说五百,五千也赔不了。

    再过几年,好木头都非常值钱。

    赵秋城诚恳地说:“大娘,您看我的车也放不下,我下午派个大点的车来。”

    大娘怕他下午不来。

    一边送他们出去,一边一个劲叮嘱,下午一定要来。

    ------

    赵秋城上了车,说道:“走,到县城去打电话,让李文朝下午就来拉,我看出来了,这两把椅子是明代家具,木头应该是黄花梨的,怎么着也值几万块钱。”

    “那你说是普通木头?”

    赵丽丽愕然地看着小哥,这嘴里还有点实话吗?

    五百块钱是不是太少了?

    “这是做生意,怎么能说实话,再说了,我就是出三百,大娘也卖。”

    “那你要是看走眼了呢。”

    “那就赔五百好了。”

    易飞说道:“赵总,这两把椅子要保存好,再过个二三十年,等国家强大了,人民有钱了,这三件套肯定得几百万。”

    赵秋城乐道:“我觉得也是。”

    赵丽丽虽读书多,但对两把椅子值几百万,还是多少有点不信。

    这人疯了吧。

    想想易飞说小哥的那张办公桌能值两三千万。

    也就没啥奇怪的了。

    一张邮票还能值上千万呢。

    你找谁说理去。

    赵秋城是多少懂点古董。

    易飞是前世在博物馆见过类似的,也算有点见识,知道一点价格。

    赵丽丽再聪明,也不会想到这东西能值那么多钱。

    三个人到了县城。

    顾不上别的事,找个邮局给办公室打电话。

    赵秋城让人通知李文朝开个后面能开门的面包车。

    尽快赶到云水县农机署的大门口。

    虽然李文朝比较忙,但有些事还是他来比较好。

    赵秋城的收藏室,一般人可没福气参观。

    他是个低调的人。

    赵老署长都不知道他收藏了什么。

    打完电话。

    三人到路边一个饭店吃了点饭,坐在车里等着。

    大约一个小时多点,李文朝到了。

    赵秋城也不说什么,直接开车带李文朝去了那个村的大娘家。

    顺利把椅子装上面包车。

    赵秋城把五百元钱递给大娘时,她的手直抖。

    这种山边的村子里,五百元是一笔巨款了。

    易飞为赵秋城收到满意东西感到高兴,也为大娘感到悲哀。

    但赵秋城说得对,这是生意。

    不赚钱没有人去做。

    就是爱好,也是为了赚钱。

    可惜大娘不认识她家的椅子。

    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两把破椅子能值那么多钱。

    他也不会去谴责赵秋城心黑。

    本来就是买卖。

    双方情愿的事。

    车子重新上路。

    赵丽丽问道:“哥,还收吗。”

    “今天不收了,回去了。”

    赵秋城说:“收这东西,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闲的时候出来跑跑,忙的时候就忙别的,我又不吃这碗饭,对了,翟校长在学校不在?”

    “应该在吧,他大部分时候都在学校。”

    “直接去找翟校长,让他看看我们这一天有没有收获。”

    两辆车一前一后来到二中。

    ------

    二中的校长翟涯松是最早的一批留苏学生。

    出身于大世家。

    原来在省城一家国营企业当厂长。

    由于众所周知道原因,调到临东市的文化署当了一个闲职。

    他有一个本事。

    就是对于古董的鉴定非常精通。

    绝对比一些所谓的专家靠谱。

    所以在临东也有一定的人脉。

    在文化署倒也过得安安稳稳的。

    恢复高考那年。

    他突然到处找关系,要调到学校工作。

    当时正好二中的校长到了退休年龄,就把他调到二中当了校了。

    二中当时还是普通中学。

    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没人毕业后愿意来二中。

    翟涯松就想了一招。

    他以修葺教学楼为名义申请了一部分资金。

    在学校建了二十多个小院。

    大学毕业的本科生来二中,可以分到一个小院。

    为此,他差点被逮捕。

    挪用公款的罪名可不小。

    是赵丽丽的父亲赵署长亲自保他,仍让他担任二中的校长。

    二中的教师水平才慢慢的提升起来。

    现在几乎和一中分庭抗礼,并且有隐隐超越的趋势。

    二十多个小院肯定不够每个老师都分一套。

    翟校长就定了个规矩。

    凡是分了房的老师、领导都没有资格分到小院。

    不是正规大学毕业的老师也没有资格。

    就因为这个规定。

    他几乎得罪了学校的一大半人。

    告他的信都能摞起来一米高。

    翟涯松愣是在二中当了快十年校长。

    这和赵署长一直保着他有关。

    他是为了学校的发展。

    中间又没有为自己谋一分的私利。

    甚至建小院时,还自己拿出几千块钱付了工人的工资。

    来二中当校长后。

    他基本就住在了学校。

    尤其是前年老伴去世以后,就很少回家了。

    他在二中住一间宿舍。

    他在文化署是分过房的。

    当然没有资格住赵丽丽家那样的小院。

    赵秋城有了好东西。

    一般都是找翟校长看看。

    他的嘴严,看过后就会忘掉,不再提起。

    临东有需要鉴定古董的,也都是找他。海冰玉的从1987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