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江东霸业在线阅读 - 第477章 基础发展

第477章 基础发展

    孙翊大破黑山贼,斩杀杨凤,消息传出,中山、常山境内一片欢腾,百姓对吴军更为拥戴。

    盘踞太行十多年,连袁绍都束手无策的黑山贼,一个多月时间,竟被孙翊端了老巢,继孙策小霸王之后,小小霸王之名由此传开。爱阅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虽说这是极高的荣誉,但孙翊并不开心,因为有人觉得小小霸王不好听,改为季霸王,简称“季霸”,听起来像是在骂人。

    大年初一,赵云与众将衣锦还乡,赵家庄乃至真定百姓奔走相告,赵云要在大年初三成亲,十里八乡的人都来庆贺,只为一睹常山赵子龙的风采。

    与此同时,经过一个多月的规划,平原和冀州东部,开渠和屯田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百废待兴之际,哪有时间享受,初四年关之后,征招的劳役们便出门动工。

    这一日孙策巡视渤海湾归来,看到沿海岸线架设的烧锅煎盐设备,堆积如山的木材,问了一个让众人匪夷所思的问题:为什么要煮盐,而不是晒盐?

    随行的刘政愣了半晌,才答道:“海滨自来制盐,都是刮取咸土,淋卤煎盐,若是盐井之地,则先烧炭,以盐井水泼之,刮取盐晶。从未听过能晒盐,大将军何以有此一问?”

    “这……从来都是如此?”孙策也愣了。

    国渊点头道:“制盐之法,无论海陆之地,都要取卤火煎,煮海熬波,卤水成盐,未闻有日晒成盐的办法。”

    鲁肃点头道:“江东制盐也是如此,盐铁税费虽高,但光柴薪费用,便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孙策摸着下巴眉头紧皱,扫视众人问道:“向来如此,便对吗?”

    沿海之地搞盐田晒盐这么方便,为什么要用那么多柴草,上山砍柴运送,费工费力去煎盐?

    鲁肃抚须道:“自齐管仲推行官山海之政以来,盐虽由官府管制运销,但煮盐都是官民并制,但无论官民,皆取卤燃薪熬盐,从未听过有人晒盐,主公异想……奇思妙想,只怕未必肯行。”

    孙策无奈地翻了个眼皮,将身后的孙河揪出来:“伯海,你给大家说说,江东现在最畅销的红糖是怎么做出来的?”

    孙河站出来挠挠头:“这不是大哥你教的吗,当然是煮出来的!”

    “混账!”孙策气得直吹气,大声道:“我是说在我们去庐江之前,他们是怎么做糖的?”

    孙河吓得倒退几步,小心翼翼说道:“是……是晒出来的!”

    “就是啊!”孙策一拍手,向众人说道:“甘蔗汁晒干就能出红糖,卤水晒干就不能出盐吗?”

    上次去庐江,无意中发现他们晒甘蔗汁做红糖,孙策帮他们改为煮糖加快效率,所以他以为古人都是靠晾晒的办法取物,自然也认为盐是晒出来的,结果这两者的做法完全相反了。

    想不到这个时代竟然是用煮盐的办法制盐,沿海大太阳天天晒,搞盐田晒盐不是理所当然的?今日巡视才知道大错特错。

    看着众人怀疑错愕的眼神,孙策终于深刻体会到了伟人的那句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也更理解诸葛亮为什么喜欢事必躬亲,以他的聪明才智,在这个落后甚至还愚昧的时代,看到事事不如意,自然也就事事不放心,不亲自下场,其他人不得要领啊!

    看孙策一脸的怒其不争,其他人都不敢说话,鲁肃只好问道:“主公之意,晒盐可行?”

    “可行,而且要马上执行!”孙策当机立断,对国渊吩咐道:“就在乐安济水入海口,开辟百亩盐田,试行晒盐方法,你们对比效果再看。”

    孙策也知道这事不能一刀切,毕竟他只知道晒盐方便,具体盐田怎么操作却不了解,还是要先摸索经验,再逐步推广。

    不过由此也可看出,汉代比之唐宋时代,在工业方面还是很落后,即便是煮盐,也用是木炭柴草,那煤炭的利用空间就会更大。

    想到此处,孙策又问道:“你们谁了解煤炭?”

    众人被孙策这东一下、西一下的跳跃思维搞蒙了,鲁肃思索片刻,摇头道:“伐薪为炭,只听过木炭,而煤为制墨之物,却从未听过煤炭。”

    刘政、严畯、阚泽几人也都纷纷摇头,饶是他们见多识广,博闻广记,今日也被孙策问得哑口无言,两眼一抹黑,神色尴尬而又惭愧。

    孙策心想可能是名称不同,解释道:“这东西和石头差不多,但通体黑色,大火便可烧着,可曾见过?”

    刘政忽然问道:“主公所说之物,莫非是石炭,又叫石墨?”

    “对对对,就是这东西,你们见过?”孙策大喜,忙问道:“你们可有人用来取暖?”

    鲁肃摇头笑道:“石炭虽能烧着,但又燃之难烬,煤炱容易令人致死,故而只用来制墨,又谓之石墨,故墨有石煤、松煤之别,但从未听谁敢用此物取暖,岂不是自寻死路?”

    “原来如此!”孙策终于明白,汉代虽然已经发现了煤炭,但没有大规模使用的原因,就是因为煤烟容易中毒,也就是一氧化碳中毒。

    这个时代的人都用泥炉或者敞开的铜火盆取暖,没有烟筒排烟,烧木炭还行,但要是烧煤炭,自然很容易中毒。

    孙策言道:“既然石炭不能取暖,也可用来煮盐、炼铁,至于煤炱有毒,可多用烟囱排烟,海滩空阔,想必不会有问题。”

    国渊对孙策这个大胆的想法十分赞同,马上记下:“属下即刻着人去办!”

    孙策又道:“太行一带多石炭,我想黑山就有不少,可从黑山贼中召集工匠开采,另外要多备铁匠,我准备今年铸造一批炉子和铁锅,必能大卖。”

    “遵命!”国渊一一记下,没有任何质疑。

    经过一段时间相处,他发现孙策不但会用兵,懂诗文,而且在内政方面颇多新奇的想法,别出心裁却又十分实用。

    时间越久,越觉得小霸王深不可测,再加上被雷劈的事件早已传得神乎其神,国渊认定此人必是天命之人,否则还能作何解释?

    这些繁杂之事对孙策来说极为头疼,有些是他所不了解的领域,有些又囿于条件限/制,他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在政/治方面有所改进和提升,只要提高民生和经济,其他方面也会跟着发展起来。

    不过鲁肃也多次提醒他,一味提高商人地位,会导致人人唯利是图,忠孝大义为人唾弃,于国于民不利,也需要早做防备。醉木犀的三国之江东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