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在线阅读 - 第300章 第四轮庄园扩张

第300章 第四轮庄园扩张

    三月下旬。

    许远回大明这边的频率和时间明显增加了,每周都会过来待四天,只有周五、周六、周日这三天,会返回现代社会,保持一个四比三的时间分配比例。

    虽然这种安排,让方清妍、夏荷、小野姐妹、李淑静她们感到意犹未尽,毕竟每周下来,她们平均连一个晚上都分不到,每月只有三四天,许远这两年又开始把养生挂在嘴边,那方面非常克制,所以每月能有一两次都不错了。

    现代社会的宋佳芸呢,没有谁跟她争抢老公,其实她过的是最滋润的,谁知她是最不满意的一个,要求每周至少两次,一个月不少于六次,但许远很难达到,故而落下埋怨是最多的,多次表示要跟他一块出差,看看干了什么那么累。

    正因为此。

    感到烦心的许远,增加了在大明这边待的时间,不再天天盯着工地,来个眼不见为净。

    而如今大明这边,经过自己十年的经营和奋斗,论舒适便利程度,已不比现代社会差多少了,最多就落后个三十年的样子,很快就能追赶上去。

    此外大明这边的空气质量更好,环境更优美,食物更加健康,身边的几个女人,虽然不一定是省油的灯,但还是以温柔、听话为主,特别会伺候人照顾人,甚至为争夺宠爱,彼此间内卷的比较严重,享受到好处最大的自然是许远,对此他也乐享其中。

    对比大部分时间还算正常,但疑心重、易妒的宋佳芸,许远觉得现代社会的年轻女性,可能欠缺的就是竞争对手与危机感,而随着华夏国力的增强,从国外嫁过来的女性越来越多,情况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好转,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海量男光棍,只要娶到一个外国媳妇,就奖励15万巨款,允许盖个三层的豪华别墅,带半亩大的院子,里面种满了蔬菜瓜果,再买辆五万块的迷你电动车,日子过的如世外桃源般,国内女性可能不屑一顾,坚决不会将就,但对外国妹子们的吸引力就太大了。

    所以海量男光棍的危机,有了明显缓解迹象,但再过个几年,就会变成女光棍危机了,而她们的年龄一旦大了,是不可能有人接盘的,只能孤独终老。

    再又说到这方面问题,其实在大明这边,也出现了类似的婚姻不平衡现象。

    那就是许家庄内的年轻男性,根本就不愁找不到老婆,一个个的眼光非常挑剔,就是那些家境不太好,收入低,有游手好闲、喝酒赌博等不良习惯,属于比较底层的许家庄年轻人,也一个个都找到了漂亮贤惠的媳妇,像一朵朵的鲜花插在了牛粪上,极其的不般配,但就是能有这样的艳福。

    于是问题就来了。

    对那些许家庄之外的村镇而言,年轻人找媳妇变难了,女人们则削尖了脑袋的,也要嫁进许家庄,哪怕是当小三都心甘情愿——这种情况确实是出现了,许家庄的婚姻法只允许一夫一妻,只有少数立下功勋拥有荣誉身份的人,才能多纳两个妾,不能再多,于是就有人另辟蹊径,既然许家庄内不允许纳妾,那就在外面养外室,反正置办一套房子 少量开销,根本花不了多少钱。

    ….有人粗略估计,许家庄周边,被包养起来的小三,人数可能超过了五十万,甚至是上百万。

    乃至有些村子,干脆成了他人眼中的‘小三村’,住的大部分是许家庄人包养的外室。

    丑陋。

    这类的现象,给人的感觉非常丑陋与道德败坏,根本不符合正常的公序良俗。

    但没办法,这就是现实,是存在于任何世界都能看得到的现实,也不要说这些小三们毫无廉耻,只能说她们非常理性,尤其是在婚配之事上,她们极少会出于感性行事,她们远比男人们要理性的多,那些感性的大多都穷死饿死了,被自然淘汰了。

    然而女性资源被如此大规模的吸走。

    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就出现了。

    周边许多村镇的年轻男子,找不到本地媳妇,就只能从更穷的外地去找,而外地的年轻女性大量嫁了过来,就会导致扬州府以外的地区,出现严重的年轻女性流失,进而光棍危机传导到了他们的身上。

    虽然扬州府外的年轻人们,也可以去找更外面的媳妇,把压力继续往更更外面传导,但他们还是非常不满,天天表示愤怒,然后要求必须解决掉这个问题。

    且不单单是年轻人的婚配问题。

    经济方面,许家庄实在是太富有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年收入,都比得上大明七品县令的合法收入,而他们呢?靠种着几亩田地,就算取得了亩产上千斤的丰收,可这两年粮价太低,5文/斤的收购价,一亩地就收入5银元,除去良种、化肥、农药等成本,净收入不超过3银元,即便家里有二三十亩良田的中等之家,一年收入也不超过100银元。

    要想赚的更多,只能去学手艺打工,成为工人阶层。

    但工人也分三六九等,也存在巨大差别。

    如果是那种传统的手艺人,只能干干本地工作的话,日收入不超过100文。

    如果能进入本地工坊工厂,或者接一些许家庄提供的外包订单的话,日收入可达到100~150文之间。

    只有那些能进入许家庄开办的工厂内的,或能进入重工业城打工的,其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每周至少有一天休息不说,工资也是按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初级师傅、中级师傅、高级师傅、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划分为了九个等级,但就算是学徒,每天的法定工资也不会低于120文,初级工待遇则不低于200文/天,等级越高收入越夸张,而且还有什么三险一金,各方面保障十分完善。

    总而言之。

    现在的江南地区,只要是跟许家庄三个字挂上钩了的,就能过的非常好,就能很轻松的改变自身的命运。

    导致年轻的女人们,争相嫁给许家庄人,哪怕是当没名分的小三。

    导致手艺高超的工匠们,只要许家庄的工厂递出橄榄枝,就会毫不犹豫的跳槽。

    ….导致相当部分的读书人们,再也不愿去什么儒家经典,去走科举那条独木桥,而是纷纷改学简体字、学数理化,哪怕只拿到小学毕业文凭,都有非常不错的前途,若能拿到初中文凭,那更是不得了,比中了进士都要高兴。

    只是感到不满意的人还是太多了。

    许家庄提供的改变命运的机会太少了。

    而生活在大明官府的统治下,以种田为主的农民,要交的粮食越来越多;以打工为主的工人,要交的人头税越来越多,且什么辽响之类的,依然没被彻底取消,反而又新增了这个税那个税,官府会想方设法的,让百姓们乖乖交钱,只有那些跟许家庄关系密切的,胥吏们不敢轻易招惹。

    久而久之。

    就积累形成了巨大的怨气和愤怒,再也忍受不了这越拉越大的差距,不愿意那种毫无希望的生活(实际这几年多数人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再多过哪怕一天。

    于是江南之地的百姓们行动起来了。

    一支支的‘乞恩队’自发的成立起来。

    然后或三十人一队,或五十人百人一团,身上携带着能吃十天半个月的干粮,不约而同的来到了海港城,抵达了距离白堡不是很远的广场。

    接着扑通扑通的,一个个一排排的跪下,面朝白堡方向,一边磕头一边落泪,嘴里发出他们的哀嚎与诉求:

    “圣人菩萨啊,救救我等,救救我等吧!”

    “这苦日子实在熬不下去了,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求圣人菩萨开开恩,扩建庄园,收纳了我们吧!”

    “五年了,我们等了快五年了,许家庄园该扩一扩了吧?为何好事还没落到我等的头上,怎能厚此薄彼?”

    “是啊,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何就是迟迟不愿扩庄,我等心甘情愿献出土地,不要一块银元的补偿,我们只求能加入许家庄即可!”

    “圣人菩萨,您如此心善,就听听我等的呼吁,帮一帮我们吧,我们过的生不如死,求您给我们一条活路吧!”

    “圣人菩萨,我们不要钱财、不要怜悯跟施舍,只要一个加入许家庄的机会,我们有手有脚,我们吃得了苦,只要给我们机会,我们能过的跟别的集体庄园一样好……我们只要一个奔头,一个希望!”

    “……”

    三月二十五日,跪在广场请愿的外地百姓有800来人。

    二十六日,请愿百姓增加到了2000多。

    二十七日,跪地齐齐发出哀嚎的请愿百姓,突破了1万,其凄厉哭嚎,震动全城,人人都能听见。

    这个时候。

    许家庄高层被惊动了。

    许远也被惊动到了,立刻下令开了一个高层会议,不得不商讨了这个问题。

    ….会议室内。

    李进说道:“庄主,从外地涌入海港城的请愿百姓,还在快速增多,若不加阻拦的话,很可能会超过5万、10万,会严重影响到海港城的日常秩序……我们该如何应对为好?”

    “这些刁民乱民,这几天都吵得广大市民们没法好好休息了,他们提出的诉求更是荒唐,集体庄园不是想扩就扩,许家庄不是想加入就能加入,他们这么哭嚎跪求有用么?若是这一套行得通的话,日后大明所有百姓,都学习他们,跑到海港城下跪,我们该怎么办?许家庄资源有限,满足得了两亿多人的要求么?”

    吴大宝冷哼说道:“庄主大人,为了避免这些刁民成为不稳定因素,当派出大军,将他们尽数驱散赶走,并加大限制,各类闲杂人等不得进入海港城,还广大市民们一个安宁的生活环境。”

    “没错,我们许家庄不是开善堂的,帮不了这么多人。”

    “其实他们中的大多数,都穿得不错,带的干粮也十分充足,甚至带了肉干,买得起罐头,他们都不是真正的穷人,只是欲望难以满足罢了。”

    “许家庄这两年的主要资源,都投入到海外拓殖中去了,哪里有资源在南直隶再搞一轮扩庄。”

    “至少得再积攒个两年,才能考虑合并他们。”

    “呵呵,以前他们表现不积极,死活不愿加入的都有,现在看到好处了,感到落差了,又想以卖惨达到目的,呵呵,世上哪有这么简单容易的事情?”

    “还是快下达驱逐令吧,不然等人多了,就不好处理了。”

    杨忠远、赵金福等人纷纷说道,言语之间,都是排斥与不满的态度。

    “够了~”

    许远敲了敲桌子,皱着眉头道:“都是华夏百姓,怎能歧视以对?想想几年前、十年前,你们过的可能还不如这些百姓,设身处地想一想,若你们是这些百姓,你们会跪下来磕头,会哀求几天几夜,甚至昏厥过去么?”

    面对这个质问。

    众高层顿时不说话了,因为设身处地假设一下,他们是这些请愿百姓的话,只怕会磕头的更加厉害,额头要磕出血来,以死相逼,只希望许家庄能够仁慈开恩。

    “庄主,您的意思……难道是接纳他们,同意扩庄?”李进小心翼翼问道。

    “虽然我们这几年的发展重心在海外,带来的回报也更高,但不要忘了,我们终究是大明之人,我们在大明本土的根基,只有一百多座庄园,只有扬州一府之地,这是完全不够的,不管早晚,在江南地区,我们还是得再搞一波扩庄,以巩固我们的根基和主干。”许远说道。

    “可我们储备的资源略有不足,还得培训大批人手,时机还不是很合适啊。”杨忠远道。

    “那就放慢点速度就行了,之前是两三个月内,就把庄园建起来了,现在可以放宽到一年,可以用两个月培训人手、用两三个月圈地编户,再整理土地、合村并居、修建棱堡,用一年的时间慢慢搞,应该能完成1100座集体庄园的建设任务吧?至于资源的话,我会想办法多弄一些过来,你们不用担心。”

    ….许远道,拍板定下了第四轮的扩庄基调。

    而他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一方面是出于对那些请愿百姓的同情,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既然早晚要扩庄,不如早些干了算了,而且他现在不差钱了,现代社会那边的银行账户,存款余额增加到了500多亿,以平均每座集体庄园消耗5000万算,这笔钱是基本够用的,即他不差钱了。

    听到这话。

    众高层都是一震,随即纷纷支持:

    “既然这样,那今年扩庄也可。”

    “庄主大人仁慈,这个好消息公布下去,那些刁,那些请愿百姓,不知会高兴成什么样子?”

    “是啊,庄主太心软了,容易被人当成弱点啊,所以我们还得宣布,这轮扩庄过后,大明境内,以后不会再建新庄园了,至少十年二十年内不会。”

    “对!这条得加上,这应该就是最后一轮扩庄了,以后我们再搞扩张,不会考虑大明境内了,海外的膏腴之地比大明内部多得多,这边已经不值得稀罕了。”

    “现在我们许家庄治下的人口,是海外1100万,江南1300万,加起来2400万,然而大明的总人口,今年增加到了2.5亿,每年净增加近千万人,按这个趋势下去,我们年年扩庄都容纳不了这么多人口,穷人只会越来越多,可我们的能力是有限的,搞无限扩庄的话,我们的人均收入会被拉低,生活水平会下降,又得回落到贫穷的状态中去了……天下大同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局部富贵,再带动整体改善。”

    “确实如此,搞无限扩庄,那就是均贫富,是回到人人受穷,会降低每个人的福利!”

    “我们的仁慈善良必须得有个限度,这一次是最后一波的行善了,凡是能抓住机会的,他们会成功上岸;没能抓住机会的,以后只能靠他们自己奋斗了,我们爱莫能助。”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远明不渐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远明不渐的崇祯欠了我十亿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