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称雄在线阅读 - 第629章 不夜天

第629章 不夜天

    今年的正月京师十分热闹,顺天府上次成功的运作了科举会试,名利双收,既把科举这项文教盛事推向更高度,同时也让府库里增加了大笔银子。??37zw?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对于他们这次会试招商所得的银子连同他们搞广告赚的银子,刘钧特批了一道谕旨,这笔钱算是地方收入,不必上缴国库。

    这些收入由顺天府自己支配,只需要财务公开,帐目清楚即可。

    这个谕旨一下,顺天府上下可就非常高兴了。由于大汉立国之后搞起了一切税收要先缴入国库,然后再拔款地方的制度,使得地方上没有了财政收入,所有的开支都得严格预算,然后向朝廷审批请款,也导致了地方上办事总是受限。特别是朝廷禁止地方再加征火耗,附加收费等后,地方上财务完全受制于中央朝廷。

    从官吏教师们的薪水,到办公的经费,甚至各项开支,统统都得靠来自上面的拔款。税收所得,名义上有三分之一是地税,但也得先解入中央国库,最后也不能马上回拔,还得先把一年的预算造好,要通过审核,最后钱也拔的不痛快,一次一点。许多地方官员都暗地里骂娘,以往地方征税,上缴的只是正税,其余的加征都属于地方支配的收入。

    也正因为请款难拔款繁琐,导致了各地都派了官吏常驻京师,专门负责勾通各部衙,跑项目请拔款。

    对于这种情况,刘钧自然也很快现了。

    现行的这种制度虽然有利于国家统筹,但却也确实造成了地方上的财政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他意思到也需要对地方财政适当的放手,要不然地方上也难办。刘钧对财税制度做了些调整,其中一项就是适当的把一些税种划为了地方税,真正的地方税,由地方征收地方完全支配。

    第一批划入地方税的有屠宰税、房地产税、车船牌照税、牲畜交易税、集市交易税和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建税等数种比较不稳定也比较零散的税种交给地方征收和支配。

    另外,地方的财政预算审核后,也会尽快的拔款下去。

    其三。就是把官员吏员以及教师的薪水,全都由朝廷的中央朝廷拔款支付,不用地方财政。

    地方上办一些大的项目,比如修路、筑城、建造水库、堤坝等工程。也可以报请立项,由朝廷审核后拔全款或者部份补助。

    如顺天府城市经营所赚到的钱,可以留给自己支配使用。

    顺天府一下子得了几百万,这个年自然就过的很肥。刘键胆子也大,手里有了钱。第一件事情就是先给顺天府上上下下所有的官、吏、教师等都了个很丰厚的年终奖。

    京官们也仅是年底那月双薪。

    可顺天府的年终奖却是足足加了半年的薪水,还了许多实物,各种衣料、鸡鸭鱼肉等等,甚至给所有的官吏教员们每人裁制了两套新衣,连内衣靴袜都全包了。

    顺天府又是钱又是东西还裁新衣,着实把同在一城里的京官们眼红的不行。

    许多官员既眼红又愤怒,眼红顺天府官吏们待遇这般好,愤怒的是顺天府这么不懂事,你们这么多福利,为什么就把同城的京官们给忘记了。怎么不孝敬我们一份?

    刘键其实没忘记他们,他过年前让人给京师每个衙门都送去了礼物。但都是些不太值钱的东西,一车车的大白菜大萝卜,土豆玉米棒子,再加一车车的煤球,另外就是还每个衙门送去了几口猪肥,千把斤鱼。

    说来,刘键还是很大方的,京师里衙门这么多,一家家送过去。这钱没少费。

    可那些京官们一面让仆人赶着车过来装东西回家,一面却又还在骂娘。

    他们实在是不满足啊,都知道顺天府今年搞这个什么城市经营,又是卖广告又是卖路名。还搞会试赞助商,前后搂了几百万块银元呢,到我们这,就几颗白菜几根萝卜打了?

    当然,现在上面对贪污受贿送礼这些打击的严格,可这年节的炭敬能算受贿?你们自己都那么多呢?

    心气难平的一些京官。回头就写奏章,弹劾顺天府各种违制违法妄为等等。

    弹章雪花一样的飞进宫,结果刘钧第二天下了一道谕旨,给顺天府尹刘键加了一个太子太师衔,另外给顺天府所有官吏各加俸一月。

    用刘钧的话说,虽然顺天府是占了地利,借了国都的势,借了朝廷科举的风,但人家懂得开动脑筋,知道创收,这就值得表扬。他们为国家赚了几百万银元,虽然刘钧也不让他们上缴国库,但这钱留在顺天府,也还是能挥很大作用的,现在拿出一小部份来点资金,完全应当。

    总不能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吧,他们那么辛苦的搞活动,也是很辛苦的。如果没半点好处,谁还那么卖力?

    这道旨意一下,那些人都不敢再多嘴了,老实的在家吃着顺天府送来的这些鸡鸭鱼肉。

    刘键也没被吓到,这边给顺天府上下奖金,那边又拿出大笔钱来在年前搞了个慰问孤寡老人以及孤儿们的活动,派人给养济院孤儿院送去许多食物,送去煤球燃料,还让人整修了下屋子。

    紧接着他又拔款雇人把京师的各条街道沟渠都疏通了一遍,把京师城内城外的道路整修一遍,又给那些家里穷困的,家里有老人的人家,都去送了些慰问金粮食等礼物。

    甚至还特别关注了下那些在京过年的士子们,总之一套动作下来,各份报纸都是赞不绝口。

    人人争称刘键为三贤王。

    刘键也不自满,抓紧机会又与顺天府的部下们研究出了一个新创收的主意。

    搞灯会,搞一个规模隆重的灯会,要把灯会弄成跟科举盛会一样,以后每年都要搞,要弄成京师的一大盛会,天下闻名。

    刘键的已经悟出了些城市经营的道,知道灯会这样的大活动,影响做足了,那不但能得名还能得利。能赚大钱。

    大办灯会的同时,也搞庙会,搞商业。

    他亲自跑到宫里找刘钧递交了这个计划,刘钧只是问了他几个问题。然后就同意了。大汉初立,也确实需要这样的热闹来积攒人气。

    况且,灯市庙会就跟那些地方山里的集市一样,那可是能大大带动商业活动的。

    有了皇帝的支持,还得了皇帝给的几个点子。刘键胃口更大了,本来是十五前后三天的灯会,结果他直接改成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七,办足十八天。

    顺天府鼓励商铺和百姓们扎灯搭灯棚,甚至顺天府也还将出钱补贴部份。当然,刘键也没打算亏本,他的计划很大。

    他没打算只是全民参与的一个小打小闹随便乱玩的灯市,而是要弄成一场灯节。甚至还要加入比赛,斗灯。赢得第一名的甚至还能拿巨奖,甚至百姓参与看灯。都能参加抽奖,也能中奖。

    总之,刚拿过厚红包年终奖的顺天府官吏们,上下一齐想办法。

    最后他们一致认为,还得引入赞助商,还要广告出租。灯节这么热闹的盛会,广告会不好卖?赞助商会不好拉?

    这样的盛会,广告效应肯定好啊。

    顺天府上下已经是从这广告和赞助里偿到甜头了,当然不会放弃这块肥肉。

    上次的会试赞助时间很仓促,可已经拉来了很多赞助。尤其效果还很好。现在那几大赞助商们,品牌一下天下知,生意不知道红火了多少倍。

    连那些供应商也借了把东风,火爆无比。

    有这珠玉在前。顺天府要再借正元搞个灯节,自然很容易再拉来赞助商和广告商。

    刘键很大手笔的直接在各大报纸上为灯节打了大幅广告,这鱼钩一下,立即无数的商人就赶来顺天府谈生意了,有那些大商会,财大气粗一来就要赞助的。也有那些精明买卖人,赶着来要抢广告位的,还有些商人则精明的提出要做供应商的。

    顺天府已经有过一次丰富的经验,这次办起来有条不紊。

    刘键和顺天府也确实没让刘钧失望,更没让商人们失望。

    今年的灯节很成功,从三十晚上起,整个京师每天晚上都是银花火树不夜天,各种各样的花灯那是争奇斗艳。

    整个城市,尤其是前门大街和东西两条大街,这最繁华的大街更完全成了灯街。路两边的灯柱上,行道树上,全布满了各种各样漂亮的灯。

    临街两边的商铺,也都不甘示弱的搭起了彩灯棚。

    就算是普通的京师百姓,也家家夜里在门前挂前了灯笼。

    整个京师新年里天天晚上犹如不夜城。

    亮如白昼的晚上,繁华亮丽的街道上,到处都是规划好的摊位,顺天府还专门规划了几个路段做为美食街。路边的一样样美味的小吃,后面是那些有名的饭店酒楼,百姓们逛完灯市猜完灯谜,来到这里美美的吃上一顿宵夜,确实爽快。

    京师的热闹吸引了无数京郊的百姓前来,甚至有那些远在保定、大同、天津、临清等地的士子百姓,都忍不住冒雪驱车前来一睹这盛会。

    京师各家报纸更是每天做专版进行报导。

    这样的气氛下,大汉确实充满了一种盛世的感觉。

    不过如今,确实有几分太平盛世景象,虽然边疆之地还在打仗,但那是大汉官军开疆拓土,并非外敌入寇。今年没什么大灾大难,各地还算丰收。尤其是秋季许多地方在官方的引导下,开始大面积的种植了许多土豆玉米等耐作物后,收获也确实喜人。

    原来许多百姓说这些东西难伺弄产量低,关键还是不懂其法。

    朝廷没有了那些加征,地方没有那些火耗,摊丁入亩之后,税收大大降低,直接用银元券交税,也免受了一道盘剥。收获过后,百姓们还或多或少的跟着官府组织出去,到附近参加修路、修堤、修城、修水库、修渠等活,这些活并非免费,而是包吃包住还有不错的工钱。

    大家忙了一冬,虽然辛苦了点,但却着实在回家的时候,拿到了一笔不菲的工钱。

    这个年是一个难得的高兴之年。

    家里的粮仓里堆着土豆、玉米,高粱米,甚至家家还留了不少的麦子,有些人家还换了些大米,满仓的粮食意味着来年不用再挨饿,不用再借债。

    而且基本上大家都不再有欠债,过去的那些债基本上都是高里债,朝廷帮着清掉了。现在大家就算要办个喜事用钱,也多会找乡镇上的信用社或者城里的银行,那里的利息低,不用担心还不起。

    家有余粮,外无欠债,手里还有点余钱,这个年就过的开心。

    许多人家把先前乡里官上记帐低价卖给他们的猪崽养成了肥猪,小鸡小鸭也早开始生蛋。不少人家都养了三四头猪,几只羊,一群鸡鸭。

    到了年底,大家卖掉几头猪,卖掉几只羊,基本上都还留了一头猪,定个好日子,请来亲戚朋友帮忙把肥猪杀了,卖掉大半,请亲戚吃上一顿杀猪饭,然后剩下的都腌起来,留着熏腊肉火腿,明年就能有肉吃了。

    赶着阳光好的日子,一群人相约着上街,买点布给妻儿做新衣裳,买支钗子给妻子,买点红头绳给女儿,给在小学读书的儿子买点纸笔,再买点糕点过年待客。

    回去的时候,背着沉重的篓子,心里却无比的愉悦,这样的年以往是不敢想象的。多数人到了年底,都是在过年关。因为到了年底,就得想办法却借钱还旧债。

    今年的年过的很肥,遇上人打招呼时声音也响亮了许多。

    有那些儿子在外当兵或者做官的,当老师的,今年考上举人、同进人、进士,更是喜气洋洋,早早备好了各式的年货,等着儿子回家过年。

    小学里也开始放假了,许多汉子自己一辈子不识字,但却对儿子相当严格,他们肯给儿子买很贵的红笔书包买糕点,却不肯看到儿子玩。

    “你爹我当了一辈子睁眼瞎,那是没有机会读不到书。你们现在还不好,圣上和朝廷花钱供你们读书,不收钱还给你们供午餐,给纸笔,请秀才老爷教你们,多好的机会。莫要辜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你若能读出来,将来做吏当官,就是当个老师,那也是吃公粮,再不用背朝黄土背朝天,赶牛屁股,风吹日晒雨淋,要争气!”

    对于送孩子去读书,没哪个不愿意,他们都很积极,他们多没读过书,却更知道读书人的好。当官当老师,吃公粮,拿高薪,受人尊敬,还不用风吹雨淋。

    “将来若是你能考中秀才,甚至去京师读大学,那真正是光宗耀祖,多下力啊!”

    许多女娃子看着自己的哥哥弟弟,每天能穿着干净的衣服去上学,还不用干活,羡慕无比。可当她们提出也要上学的时候,父母却没那么好脾气了,“你个女娃读啥子书,女子无才便是德,你早晚要嫁人,多学学女红,学织布刺绣学好做饭才是正事。”

    “我就是要读书。”

    “你读书有啥子用,你哥读了书能考秀才中进士,能当官当老师,吃公粮,光宗耀祖,你读书读了有啥子用?去,把牛牵出去放,顺便背个篓去,扯点猪草!”

    母亲毫不留情的打破了小女娃的梦想,女子读什么书,放牛扯猪草才是正事,等大点,就要学织布刺绣和做饭,再大点,就要嫁人了。(未完待续。)木子蓝色的明末称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