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何似泥中曳尾龟
其实,如果一直沉埋在黑暗里,再多的不甘,最终都还是会化为沉默,然后无声,然后无息。 和草木一起同朽。 从沉埋到沉睡,永眠在光阴的怀抱里。 这其实也是常家几乎所有前辈们的命运曲线。 常家在安南郡已经立足差不多两千年了,这两千年里,不知道有多少惊才绝艳的前辈为了打破家族传承只到引气的桎梏,而想尽用尽了多少的办法。 结果呢? 结果就还是常振河现在所面临的,也是他的孙辈以至于重孙重重孙辈所面临的。 打破桎梏。 这几个字说来简单,做来,是何其之难! “大道之行,如日如月。” 脑海里浮现起那个《青云之路》开篇的这句话,常振河心中泛起的,却是一种深沉而无法归纳的情绪。 绝望? 有。 无奈? 有。 愤懑? 有。 还有很多很多其它常振河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唯一能说清道明的是,一旦想起此事,便是心难静意不平。 只是,有什么办法呢? 绝望? 你怎么不去死。 无奈? 你无奈给谁看呢? 愤懑? 你又向谁愤懑,有谁亏你的欠你的? 所以太多太多的情绪,找不到出口,而只能在黑暗中慢慢地积蓄,然后也同样在黑暗中慢慢地自我消解。 同时消解掉的,还有修者的奋进之心。 大道之行,如日如月。 只是对常振河来说,此日被云遮,此月被天蚀,而且还是永远的遮,永远的蚀。 真的是永远吗? 从不相信,到不甘心,到终于认命,其实也就是几十年的时间而已。 然而,在认命了之后,突然,那被遮的日露出了一丝光来,那被蚀的月透出了它的一角。 黑暗中绽起的光芒才最强烈! 磨损的心,黯淡的情,一下子便怦地重新振作,并直接失控! 真真是应了某世界的那句话,“垂死病中惊坐起,笑问客从何处来!” 客从何处来,常振河不知道,对许同辉的来历,不止是四海门,据常振河所知,整个郡城都一无所知。 或许遍及安南郡,也只有徐亦山一人知道。 但这其实不重要。 关键在哪里? 关键在《青云之路》。 常振河和门内的高层不知讨论过多少次了,他们在猜许同辉为什么写这样一个东西,然后又把它投递到聚星楼。 他就不怕暴露“天机”? 那位先生。 那些道诗。 那个凝气散。 还有那个……通天树…… 都是天机! 如果这些都不算是天机,那什么才是? 而这其中,任何一项,在常振河和门内所有知情的高层看来,都是属于绝绝对对的不传之秘。 是禁忌般的存在,绝对禁止外泄的! 然而许同辉就这般泄露了,还不是什么无意泄露,也不是只泄露给一个两个人,以话本的形式,他这是想搞什么? 想让遍天下所有的人都知道? 一个话本让遍天下所有人都知道,聚星楼是没有这种本事的,当然四海门也没有。 不说遍天下,也不说遍安南,哪怕只是遍郡城,都办不到! 但这个东西不一样。 常振河毫不怀疑,这个东西一旦传出去,能让所有的修者为之疯狂! 人阶就不用说了。 地阶也不用说了。 天阶…… 常振河并不知天阶光景,便是想象也无从想象起,但想到话本里的“通天树”,想到那位先生说的,“一万八千年前,我和另一个人,合力所栽。” 天阶能活一万八千岁么? 恐怕…… 不能吧? 再往上一点。 圣人能活一万八千岁么? 恐怕…… 常振河不知道圣人能不能,但心中第一感觉就是不能。 常人寿数一百左右,多是左,往右一点点都算是相当的长寿了,所以基本上可以定为一百就是顶。 凝气境好像并不能增加什么寿数,而只是让一个人身康体健,能延缓衰老,不至于早衰而已。八十九十之后,一样开始气血衰败。 通脉大成的话,大概能延个五十年。 通脉大成的修者,活到百五十岁的,相当普遍。 然后是人阶的最后一境,开窍境,这个层次的修者因为在各方面差距相当之大,所以在寿数问题上也没有前两者那么清晰。 据常家的家族秘录里记载,常家先辈,有晋入了开窍境却最终连百五十岁都没能活到的。 而且这样的人不是一个两个。 虽然也只是少数,但已经能占到十有二三之数! 不过剩下的十之七八,基本能活到两百岁左右。也就是说,晋入开窍境,寿数较常人延了一倍。 如果突破了开窍境,从人阶来到了地阶呢? 这个层次的突破,对寿数的增加是相当之明显的! 还是家族记载,在记载里,常家有史以来,凡突破到地阶的,寿数就没有一个低于三百岁的。其中固然有几个折损,但那是意外事故,与地阶的天然寿数无关。 而常家寿数最长的一个地阶,足足活了三百九十七岁! 差一点就是四百之数。 考虑到他们家族的这种地阶成色并不是很足,家族前辈对地阶引气境的寿数认识是,三百到五百左右。 引气是如此。 引气境往上,地阶里还有两境。 所以地阶大成的话,寿数千岁? 这是比较靠谱的猜测。 而地阶再突破到天阶,寿数…… 再往上翻个番? 总之在常振河的猜测里,几千也就到顶了。 一万的话,那是一个很难想象的数字,几乎突破了常振河的想象极限。 但常振河对青云之路里的那个“一万八千年”却没有半点怀疑,甚至当时第一眼看到时,心中本能地就相信了,任何怀疑的心思都没有! 如果圣人都不知能不能活这么长,那什么人才能做到那位先生这样? 这不是胡扯么! 但常振河未作此想! 门内所有看了那篇东西的人也都未作此想! 而之所以没有半点怀疑,就因为那篇短短的东西里,透露出来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关于凝气散,关于通天树,关于那位先生,他们不知道真假。 他们也没有能力来分辨真假。 但那篇东西里不只有这些。 有“大道之行,如日如月。” 有“诸法皆废,此法不废。” 有“天行健,修者当自强不息。” 有“地势宽,修者以厚德载物。” 而在青云之路里,这些话,每一句出场时的描写,都让常振河在心里咀嚼了不知多少遍。 每咀嚼一遍,感受感想,叹服敬畏,便更多一分。 而真要问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其实也很简单。 那就是这些话的境界,超出了常振河的境界,也超出了他的那些老伙计们的境界。 需要抬起头来,需要仰起头来。 才能看。 才能看得更加深入一点。 这样的感受,再明显也再直接不过了! 更不用说,那篇青云之路里,除了这些之外,还有整整二十首的“道诗”。 甚至不提这些道诗,那些文数两方面的考题,其中也有不少,甚是让常振河惊奇惊异。 而这些,全都是实实在在的! 所以,若问常振河为什么相信凝气散是存在的,相信通天树是真实的,相信那位先生是确有其人或作为“化身”的形式而存在的……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就因为那一字字一句句,他所能理解的那些东西。 他能理解的那些,都需要他仰望。 他所不能理解的那些……李仲道的全知全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