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关于凤凰的用法和避讳
德国被棒子撵回家了,心情不好,写个番外玩玩,解释一下“凤”与“凰”在本书中到底用的对不对。 ...... —————————— 在引子那一章,孟苍生规劝李显,对李裹儿用到了:“有雏凤降世,本是喜事,殿下何必徒增伤悲?”的句子。 有的书友指正,此处应是“雏凰”。 .... 首先,凤雄凰雌。 这无可厚非,康熙字典点有明确解释,苍山就不抄书了。 大抵意思就是,凤为雄,百鸟之王;凰为鸟群,逐凤而居。 李裹儿显然是个丫头,自然要用雏凰。 嗯.... 咋说呢,按照《说解》,还有《康熙字典》的注解,确实是这么回事。 不过,貌似没有这么用的,至少苍山看的史料典籍也不算少了,只发现有叫雏凤的,还没见着雏凰。 因为什么呢? 不是古人用错了,而是没人敢这么用,这是有“避讳”的。 “凰”这个字,最初的意思就是“皇”,是从“皇”字演化而来的。 “凤凰”一词在早期一律写作——“凤皇”。 在远古时期,天皇、地皇、人皇、提挺、通姓、有巢、燧人、伏羲、蚩尤共称九皇。 按昭“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皇位传统,这九皇应该也都是同姓族人,而他们的姓氏就是风(凤),正应“凤皇”二字。 “凤凰”最初当然是分开用的。 可是,很可能从夏周时期,“避讳”之俗就已经出现了,到了汉代,应该就没有敢这么用了。 因为儒家理教的兴起。孝礼:天地君亲师逐渐成为正统大道,对先人与统治者的避讳也就成了社会的普遍认知。 “凰”同“皇”,再叫“雏凰”那就是找死了。 估计皇帝本人可以这么咬一咬字眼儿,毕竟他是老大。 另外,懂这两字区别的文人私下里恭维,偶尔也能叫一叫。 别人... 应该就没有。 孟苍生当着李显的面管李裹儿到“雏皇”,估计就算孟苍生敢叫出口,李显也不敢接。 “雏皇?” 你要干嘛?嫌我死的慢是吧? .... 好了,这属于生僻知识,怪苍山没解释清楚,理所当然了。 多说一嘴关于“避讳”。 避讳,是古社会的一种现象,当然,也不是什么都避。 有三个原则: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春秋为尊者,就是当代帝王。有的时候严一点,本朝历代皇帝都得避讳。 比如刘秀时代的秀才,就不能叫秀才,而改称茂才。 宋仁宗赵祯登基之后,为了避讳他老人家的名字,馒头原本的古称“蒸饼”,就改成了“炊饼”,也就是武大郎卖的那个东西。 再比如十全老人乾隆爷,曾下诏:门联中不许有五福临门四字。为的是避讳顺治帝福临之名。 而有的时候,连皇后也得避讳。 像刘邦屋里的婆姨吕雉当了皇后,百姓再遇到“雉”就得改叫“野鸡”了。 为亲者讳。这就更好理解了,就是先人祖先呗。 比如说,大书法家宋徽宗,他在抄千字文的时候,就不能写“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而要改成“天地元黄....”为的就是避讳先祖。 所以,哪天各位要是有幸见着徽宗抄的千字文,一瞅....什么? 天地元黄? 肯定是假的啊,连字都写错了,有没有文化啊? 可别,人家那是避讳祖先,正因为是元黄才有可能是真的! 当然,这个“为亲者讳”属于“私讳”,“亲讳”也就是本族避讳,外人是没法约束的。 可有意思的是,就因为这个“私讳”,唐代大诗人李贺的老爹叫“晋”,与“进”同音,于是这哥们倒霉了,一辈子不能考进士。 杜甫的母亲叫“海棠”,老杜写了那么多诗,却没有一首诵海棠的诗。 他老爹叫杜“闲”,于是,杜甫一生的诗作文章没出现过一个“闲”字。 为贤者讳,这个更好理解。 什么孔子、孟子、老子、三皇五帝,外加周公......只要能称得上先贤圣人的,他们的名字都得避讳。 不过时代不同,避讳的程度也不同,可不是一刀切。 大兴文字狱的时候,当然严厉。一般情况下还算过得去,不至于避讳的你连读懂一篇文章都费劲。 比如说孔圣人,名孔丘,宋朝就有官方制书下令全国避讳,到了明朝好像就没有。 而清朝最严,连天下姓“丘”的都得加一个耳刀旁,改成“邱”姓。而且还不能读成“邱”,读什么苍山忘了,反正挺奇葩。 而到了现代,“丘”和“邱”姓都有,就是清朝的遗留。有的家族沿用“邱”姓,而有则是不服管教改回了“丘”姓。 ...... 就这样了,两点了,看球!苍山月的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