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经天纬地在线阅读 - 第四十九章:旱山隘口

第四十九章:旱山隘口

    张苞的提议,虽然遭到了张飞的反对,却还是被刘备采纳了!他带着六千精锐,走险僻山路而去,张飞望着儿子远去的身影,不禁唏嘘不已,因为他觉得,张苞此去,凶多吉少!

    其实,刘备采纳张苞建议,也并非昏庸莽撞,他也是权衡利弊,谨慎做出的抉择!

    米仓道北段,是悬崖峭壁边的木制栈道不假,却并不意味着只有这么一条路可以通行!

    在栈道西侧,还有一条险僻山路可走,却只适合猎户和采药者通行,一般人是走不通的,因为需要攀爬山崖,垂绳滑降,没有点真本事不行!若是数万大军,走这条路,人能不能过得去还两说,关键是器械粮草无法运输,这才是难点!

    刘备之所以有信心让张苞一试,是因为他带领的是一支轻装步军,仅携带三天口粮,没有负重的压力,另外刘备拨给张苞的所谓精兵,其实正是沙摩柯麾下的武陵蛮军!

    沙摩柯的这支部队,此番攻蜀,一直担当先锋,开始的时候,便随张飞一起入川,现在又派了一部分给了张苞!这是因为,刘备考虑到蜀中多山,蛮人士兵更擅长山地作战,可能会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眼下,栈道西边这条小路,汉人士兵,肯定走不通,不过蛮人士兵们,倒可以冒险一试!一旦成功穿越了大巴山脉,这支部队,便成了一支奇兵,可能会搅乱蜀军部署,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当然,这么做确实很冒险,也有很大可能是张苞和这六千蛮兵,连山都没走出去,便全军覆没了!刘备也是豪赌一把,输了大不了损失六千蛮兵,可要是赢了,获益匪浅!

    张苞领兵出发了,他这一路我们暂且不提,先说说刘备和张飞!

    刘备派张苞走山路奇袭,纯属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他可不敢把希望全都寄托在张苞身上,因此这段塌方的栈道,还是得修!于是,刘备下达严令,全军伐木,修补栈道,务必要在十日内完工,迟延一天,十者斩一;若能提前一天,则各赏百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况且这可是关乎于自己性命的安危,士兵们闻令,便立即行动起来!

    这大巴山内部,树木繁多,就地取材并不困难,主要是运输比较费力,许多沉重的木料,需要众人齐心协力,扛到施工地点,在那颤颤巍巍的破旧栈道上行走,所有人都捏着把汗,生怕负重太大,腐朽的栈道,经受不住,再发生塌陷!

    刘备可能不知道,其实在金牛道上,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场面!刘纬花费大力气和大价钱修建的这条新公路,其实也包括一些山间栈道,却不是木料铺设,而是使用了钢筋水泥,可谓实实在在的百年工程,非常结实!

    遗憾的是,刘备没选择金牛道,这与之前使者故意带他走难行之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时看似无关痛痒的小小举动,却产生了巨大意义!为此,荆州军北进汉中的速度,严重迟缓,给刘纬赶回汉中,争取了不少时间!

    显而易见,荆州军士卒想得到那百金的赏赐,几乎是不可能的!工程最终拖了十六天之久,才勉强草率完工!刘备也是言出必行,果然斩杀了不少消极怠工者,以示惩戒!

    好在,虽大费周章,这条路终于通畅,事不宜迟,刘备和张飞立刻引军三万余,向北挺进,很快便来到了米仓道尽头的旱山隘口,只要通过这里,汉中平原将尽在眼前,可沿池水一路北进,直抵南郑,已不足百里之遥!

    可遗憾的是,旱山隘口这里,汉军早已重兵布防,严阵以待,荆州军想要突破,势必登天!

    隘口是什么?就是悬崖间狭窄的山口!那么旱山隘口,究竟有多宽呢?最窄处,竟不足七尺!汉代一尺,究竟折合成现代度量有多长,我们不必细说,但当时成年男子的普遍身高,就在七尺左右!

    这是什么概念?那就是说,这道隘口,宽度只相当于一个普通成年男子的身高,简直就是山壁间的“夹扁石”、“一线天”!像这样的隘口,就算没有兵力驻防,想要通过,尚需组成一字长蛇阵,依次缓慢通行,更别提驻有重兵防御了!

    那么领兵驻守旱山隘口的汉军将领,究竟是谁呢?就是老将严颜,他率一万江州兵,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

    前文我们说过,刘纬在西北战场上,与司马懿缠斗到最后,才刚刚停战,后方便传来了荆州军突然攻蜀的消息,当刘纬闻讯紧急启程往汉中赶回之际,荆州军已经兵临江州!因此,若从时间上来算,刘备抵达旱山隘口之时,刘纬应该还没赶回汉中,这主要是因为路途遥远,消息传递需要大量时间所致!

    刘纬不在,参谋本部理应发挥代他指挥调度的作用,汉中方面显然更早得到消息,那时节刘备军只是刚刚拿下宣汉,这突然的剧变,震惊汉国朝野,参谋本部也是赶紧召开了军机会议,商讨御敌之策!

    可是,一向效率很高的参谋本部,这一次却迟迟拿不出御敌方案,居然也发生了严重分歧,经几轮表决,仍然僵持不下,与荆州军之前的内部分歧,十分类似,军参们各执己见,争论不休!参谋本部之内的分歧,主要分为两派!

    一派意见认为,应立即调动驻守在太白的赵云所部,南进白水关,汇同安南将军王伉的一万部队,迅速挺进葭萌关,并分兵把守剑阁,阻截金牛道和西汉水峡谷;

    同时命留守汉中的严颜军,汇同驻守子午谷的魏延所部,迅速南下,通过米仓道,进驻汉昌,坚守此地,拱卫汉中,并拖住荆州军,等待汉王回归时,并同两路人马,一举将侵略蜀地的荆州军,彻底歼灭!

    另一派则认为,目前汉中兵力,担负着守卫险关要道之重任,不可轻动!否则,曹魏闻讯,必越秦岭偷袭汉中,届时腹背受敌,汉中危矣!

    所以,应暂时置蜀中于不顾,命严颜的一万江州军,严守旱山隘口,同时令王伉的一万南中军,坚守白水关,阻荆州军可能来犯之兵锋,待汉王归来时,再行定夺!

    您大概也看出来了,这两派意见,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等待刘纬归来!

    这说明,参谋本部所有军参人员,都共同认可一件事,那就是此番剧变危机,只有汉王刘纬本人才能化解,参谋本部只能临机应变,先稳定局势,等待汉王归来主持大局!

    不过关于如何稳定局面,遏制荆州军的进攻之势,双方却产生了分歧!

    主张南进的一派,相对比较激进,他们认为汉中方面,必须趁着荆州军尚未得逞,抢先占据险要关隘城池,阻挡敌军攻势,这样等刘纬回来的时候,便于就地展开反击,于川蜀平原歼敌!若能直接挫败荆州军的进攻,那就更省事了,直接免除了后患!

    主张固守的一派,相对比较谨慎,他们认为,汉中方面,如今的兵力不足,若贸然南进,恐怕会与荆州军陷入苦战,造成重大损失,不如兵力收缩,把守关隘,坚守汉中,等待汉王回归,再想办法南进歼敌,夺回蜀地!

    可以看出,这两派意见,一个主张把拳头先挥舞出去,一个主张把拳头先缩回来,是各有各的道理,争执难下!

    按照参谋本部的决策原则,表决须超过三分之二赞成,方可通过,而这两派意见,居然罕见地势均力敌,各占一半,因而谁的方案也通不过!这可如何是好呢?作者高祥轩的三国之经天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