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太平歌在线阅读 - 太平歌 第143节

太平歌 第143节

    廉亲王请动了康亲王府的老王妃,让她来做这个中人,去和宫中的太后娘娘沟通。

    京中关于裴岘和赵幼澄的事情,传的也不少,但因为年初京中见的血多了,又因为是陛下赐婚,御史台那帮人都不敢多嘴攀咬裴岘。

    倒是出了京,对裴岘的骂名很盛。

    廉亲王这人办事很鸡贼,都是钦天监在前面顶着,谁也不会反驳,连皇后都开始催着安成的婚事。

    不过六七天的时间,赵幼澄的亲事就定在了九月底,安成的婚事定在十一月。

    等婚事定下了,那就是陛下准了的,廉亲王也就知道了。

    陛下对子嗣的渴望,以及宫中的不寻常。

    安成被苏皇后打发回城给赵幼澄送赐礼。她很久没有来太微宫了,去年盛夏,她整日盼着来太微宫避暑,最喜欢躺在那棵青槐树下纳凉,才过去多久,她就觉得自己心里老了。

    再也没有去年的快乐了。好像再也没有那么快乐的事情了。

    就连那匹珍爱的蒙古马,她都不那么在意了。

    安成坐在书房外的西窗下,和赵幼澄隔着窗抱怨:“怎么会这么急?钦天监的人真是闲着没事找事,明明说好等我的公主府完工,才准备成亲事宜,怎么会突然这么急。”

    赵幼澄安慰她:“苏家表哥和你自小就熟悉,成亲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样你也可以常住在娘娘身边陪着娘娘。要是嫌闷得慌,就来我这里和我作伴。”

    安成叹气:“还是阿姐愿意哄着我 。我若是成亲了,母后就不准我常住宫中了。我只是想多陪陪她。”

    她甚至都没有提起陛下,可见和陛下也有了隔阂。

    赵幼澄也无能为力。

    安成问:“阿姐和裴大人成亲后,还是住在这里吗?”

    赵幼澄:“当然。”

    安成附和:“那也好,我的公主府和阿姐这里隔着一条街,太微宫若是向北扩一步,就和我的公主府相连了。”

    赵幼澄和她闲聊着,但是不知道廉亲王为何突然催着几位公主成亲,肯定不会是公主碍着宫中子嗣了。

    傍晚赵诚回来,这几日他一直出去,赵幼澄也不过问,由着他去外面探索。

    赵诚回来后还给她带了外面的糕点,和一些零嘴。

    赵诚和她说:“最近京中很多传闻,将裴大人说的很不堪。隐隐有了一些关于姐姐的传闻。”

    赵幼澄有些意外,问:“你去查问了?”

    赵诚见她一点不着急,那她就是早就知道了。

    “阿姐不在乎,是吗?”

    赵幼澄:“我为什么要在乎?”

    赵诚思索了片刻,心想,也对,阿姐向来不管这些。

    “阿姐和裴大人真的是在江南认识的吗?”

    “是啊。”

    “为什么我总觉得,阿姐像是很早很早就认识裴大人了。阿姐对裴大人那么信任。”

    赵幼澄看着他失笑:“有的人,就算不是认识很久很久,也值得信任。”

    “所以,裴大人值得信任是吗?”

    “是。”

    赵幼澄给了赵诚很肯定的答案。

    赵诚这才笑起来:“那就好,只要裴大人不辜负阿姐的心意。我一辈子认他这个姐夫。”

    赵幼澄听得笑起来,明明是孩子话。

    赵诚还是最后提醒她:“皇祖母怕是有话和阿姐交代,到时候我陪你去。”

    赵幼澄原本说了端午的时候进宫去,结果拖了又拖到了这时候。

    “没事,礼部已经准备妥当了,皇祖母也肯定知道了。”

    “能和我说说,你和皇祖母之间的事情吗?”

    赵诚看着她,认真地问。

    第99章 争吵

    ◎我送他一门好亲事◎

    赵幼澄看着弟弟, 她有很多很多的话可以说。

    但最后还是很浅浅地说了一句:“大约是因为父王吧。她对父王冷淡到不肯原谅她。”

    她对皇祖母的恨,是因为她谋害了阿弟。

    至于她当年没有丝毫过问父王的丧仪,她其实没有那么在乎。

    就算她曾经不喜欢母妃, 她都没有生气过, 可她害了阿弟。

    皇祖母能帮周家夺位,为此害了自己的亲孙子,她永远都不会和她和解。

    赵诚知道她没说实话, 但也知道,阿姐和皇祖母之间的事情, 没有缓和的可能。

    “皇祖母的权力心比较重。但她毕竟困居宫中多年,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阿姐不用害怕她。”, 赵诚中肯地说了一句。

    赵幼澄看着他:“她和你说什么了?”

    赵诚坦然一笑:“她能说什么, 无非是我嫡支的长孙, 要潜心学习,, 要勤奋好学。要像父王一样得到所有人的称赞,她的愿望一直都是这些。”

    赵幼澄见他明白,就说:“不要听她的, 你还小, 沾上这些只会被别人操控。我不想你有危险。”

    赵诚笑着哄她:“我明白,我又不认识谁,上哪里去知道这些,。再说了陛下正是春秋鼎盛的年纪,说句不好听的话, 皇祖母和陛下的年岁可不能比。”

    赵幼澄看着他, 有些怀疑, 他说话的口气太过熟稔,仿佛陛下和皇祖母在他眼里,并不是什么值得尊重的人。

    “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我?”

    赵诚装傻:“阿姐在说什么?”

    赵幼澄嘱咐他:“我知道你早慧,也比我聪明。你又是在宫中长大,对皇祖母也比我亲切的多,毕竟她照顾你很多。暂且不提陛下,单说皇祖母,她在宫中荣养多年,和陛下向来和睦,皇祖母的心思这些聪明人都知道,先帝可是防着她的,没有人为她冲锋陷阵,就算周宪实现在是内阁大臣,但是他现在不敢轻举妄动,要不然陛下绝不会轻饶他。再说周聿昭,他是一步废棋,你不用在意他。所以如果你听了皇祖母的话,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告诉我,我会告诉你,我们的路该怎么走。”

    赵诚第一次听到赵幼澄这么冷静说起这些人。

    “所以阿姐觉得,陛下一定会生下子嗣?”

    赵幼澄摇头:“我不知道,所以我很害怕,陛下若是没有子嗣,到时候是择嗣,还是另有说法,你都会被卷进去的。到时候你的想法就不重要了,因为那些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心。这对你来说很危险。因为你太小了,不能左右任何人的想法。”

    赵诚:“我明白阿姐的意思了。”

    赵幼澄丝毫不怀疑,他是不是听懂了。

    没过两日,礼部就已经在准备赵幼澄的婚事了,陛下这次没有上一次加封的时候那么大方了,对公主大婚的礼削减了一些,这让廉亲王有些诧异,但也没太为难,因为宫中还有太后,到时候双方一交涉,那到时候长公主该有的嫁妆也就凑齐了。

    所以赵幼澄接到宫中的旨意,让她进宫听教训的。

    她也准备好和皇祖母说一场了,她要是拿不出筹码,皇祖母就不会放过她。

    她决计不能让她操控他们姐弟。

    延嘉殿中看着

    panpan

    也有了生机,今生每一次在延嘉殿都闹得很不愉快。

    想想从前,她都是以住在延嘉殿为荣。

    宫婢们换了一批,看起来脸都不一样了,很陌生,再也没有从前的感觉了。

    她对这里是一点都不留恋。

    赵幼澄领着冬葵,等上了台阶,见廊檐下的画眉鸟对了一个伴,多了一只八哥。

    文襄正在指挥着人给八哥换水,见她来了赶紧跪下行礼,赵幼澄离他几步的距离,将人托起来,说:“好俊俏的八哥?又是忠义候送来的?”

    文襄答:“是的。忠义候也是看娘娘孤单,这才送来这小玩意儿给娘娘解闷的。殿下不要介意才好。”

    赵幼澄笑笑:“文总领不必如此,我不过是随口问问而已,你对我也不用这样战战兢兢,都说过了,前尘往事早就过去了。”

    文襄丝毫不敢大意,他就是以为自己这里过去了,没想到主子那里可都记着呢。

    赵幼澄问:“皇祖母呢?”

    “娘娘早上就在等着殿下了。”

    文襄惯会用这句话哄人,见了谁都这么说,赵幼澄也不在意。

    等她进了殿内,见云姑正在换熏香,见她来了垂首行礼:“见过殿下。”

    赵幼澄:“云姑客气了。”

    她从前瞧不上这些宫人,从来不屑的和他们多说话,可只要是人就会有能量,不要瞧不起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人。

    祝各位云姑可一点都不简单。

    皇祖母听到她的声音,才从后殿出来了。

    她行了礼,周太后才说:“前几天礼部的人呈上来折子,关于你大婚的嫁妆和礼仪。”

    赵幼澄并不反驳,她是一个小辈,这种事情轮不到她说话。

    “全凭皇祖母做主。”

    周太后看着她面上恭顺,可知道她的心肠实在冷硬。

    “我怎能做你的主,你是大周的长公主,自有陛下为你撑腰,有宗亲为你拿主意,我老了不中用了。”

    赵幼澄丝毫不以为意:“皇祖母何必这样说,赐婚的是陛下,自然是陛下做主,和我是不是长公主没关系,今年姐妹们都会出嫁,皇祖母若是舍不得孙女们可以和陛下说一说。让婚期挪到明年去。”

    礼部都说了,公主出嫁,有益于宫中子嗣。

    她这纯属于胡扯了。

    “你这些年在江南,就是这么学规矩的吗?徒增口舌之利,沾染是非,毫无天家公主的规矩,桩桩件件都令人不齿。”

    赵幼澄看着她冷冷说:“我的规矩是跟着先帝赐的嬷嬷学的,皇祖母若是不满意,百年之后可以去问问先帝。顺便问一问,不顾先帝遗命,非要扶阿弟争权,又是为什么?这样的规矩是周家教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