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重回九零好村光[种田]在线阅读 - 重回九零好村光[种田] 第153节

重回九零好村光[种田] 第153节

    “老?黑,你不用发愁,”姜冬月拿起西红柿分唐墨两个,“笑?笑?和笑?安都知道争气,以后日子差不了。”

    也对啊……唐墨挠挠头,沉默片刻后咬了一大口西红柿:“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叫孩子们自个儿奋斗吧。”

    他年轻时一穷二?白饿肚子,照样成家立业把日子过起来了,笑?笑?和笑?安没?成家就有钱有房,准能过得更好。

    ……

    商量定了主意,唐墨便不再纠结,七月三号早早地去?大队排队选房。

    没?错,拆迁办那边只给村里留出两天时间,就开始走选房流程。三号上午八点开始,五号下午六点结束,中间工作人员轮班倒替,昼夜无休,时间非常紧张。

    乡亲们跟着?绷紧了弦,要不是村干部架喇叭喊了“六点发号码牌,提前?排队不算数儿”,头天夜里就有人搬马扎来排队了。

    饶是这样,六点之前?大队外面?也排起了长龙,都想早领号牌早选房。

    “干啥事儿都往前?凑,咱村人就是瞎积极!”

    “拆迁办准怕夜长梦多,当谁看不出他们那点小心思呢。”

    “赶早不赶晚嘛,听说好多人都想选八号楼?”

    “以人为本,选到哪个,哪个就是好楼!”

    唐墨排在队伍中间,好半晌才领到号码牌,不多不少地恰恰排在八十六号。

    嘿,是个好兆头啊!

    唐墨暗自得意,将号码牌揣进兜里就回?家吃饭,吃完继续来大队蹲点,和同样排队的?乡亲们扯闲篇。

    姜冬月把家里拾掇干净之后也来了。选房是大事,甭管啥时候轮到她?,先听听消息总是好的?。

    可惜听了半天,前?面?刚排到二?十几号,天气又太热,后面?的?人便慢慢散了,准备后晌稍凉快些?再来。  唐墨和姜冬月也撤了,然而两人都搁家里待不住,更别提躺平睡午觉了,干脆每隔半小时轮流往大队跑一趟,时不时地溜进去?,凑到最东边选楼号的?办公室窗户外面?瞄两眼。

    就这样焦灼地等到晚上九点多,终于轮到他们了。夫妻俩赶紧打?起精神往里走,先登记身份证、户口本、土地证,接着?核对评估单,把土地证交给拆迁办的?人。

    所有材料确定无误后就可以选楼了,两人按照之前?商量好的?选了一个140和三个90,剩下那18平米则折成钱。

    因为白天闲聊时,听说村里有人房子多,想往外卖,虽然价格没?定准,但绝对在两千以内。这价格和开发商的?三千二?比起来简直太良心了,所以唐墨和姜冬月立刻改了主意,决定打?问一番直接找乡亲买。

    “这里还有右下角摁手印,对,每页都要摁……好了,所有手续齐活了,回?家歇着?吧,补偿款预计半个月左右到账。”

    工作人员一边说话?一边利索地将各项材料装进档案袋,末了嘱咐两人看门口那张公告,“搬家时看着?点儿,已经登记在评估单上的?东西不能带走,缺了少了还得补上,挺麻烦。”

    “嗯嗯。”唐墨和姜冬月应了声,看着?对方收好档案袋,推门出去?叫八十七号。

    八十七号不是别人,正是刘根生和赵大花。两口子一个挎着?包,一个背着?手,冲他们点点头打?声招呼,就匆忙进办公室了。

    这会儿已经十点半了,一勾下弦月盈盈地挂在深黑天幕上,周围散落着?几粒星子,虽然夜色深浓,却比白天排队舒服得多。

    “百来号的?估计都在今天晚上了,还挺凉快。”

    “是啊,就属三四十号受罪,大中午最晒得慌……”

    微凉的?夜风扑面?,唐墨和姜冬月小声说着?话?,慢悠悠朝家中走去?。

    第198章 搬家(正文完)  选完房歇了一宿, 第二天唐墨和姜冬月就着手开始搬家。

    因为拆迁办那边撵得很紧,要求石桥村全体?社员在七月五号至十五号之间完成?搬迁任务。期限内搬走交钥匙的,按土地证每个院子奖励一万块钱, 超期了啥都不给。

    “说?的好听,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有啥办法?谁叫咱收了人家的钱,以后回?不了自己?的破家啦!”

    “二十四层的楼呀,现在连个地基坑都没挖,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回?来……”

    说?归说?,乡亲们没人跟钱过不去,都在热火朝天地积极收拾家当, 然?后开着汽车、拖拉机或三蹦子,一趟趟往新租的院子倒腾。

    本村人忙忙碌碌,外村人也不闲着, 三两成?群地在石桥村和东牛庄来回?转悠, 收废品、收木头、收棉花、收羽绒服、收旧自行?车旧电动车……五花八门的什么都有。

    还有人拿着放大镜专门收古董古玩, 逢人便问家里有没有老物件。

    “风水轮流转啊, 这次该着别人来咱村捡便宜了。”姜冬月十分感慨,却不得不尽快拾掇东西往外卖。

    一清二白的家底子, 当然?不可?能有什么老物件, 但是?杂七杂八也卖掉不少东西,除开纸箱子、废铁丝、化肥袋等普通废品, 还有旧院和新院的两架梯子,板厂的拉锯机、铁皮门、电闸电线,连砖头也一块五分的低价甩给拆墙工人了。

    没办法,旧砖想二次利用的话, 必须拿砌砖刀或铁铲将表面凝固的沙子洋灰敲掉,叫做“扩砖, 扩完能卖到两三毛。

    可?惜这活儿太耗时耗力,平常勉强能找到帮工,现在这节骨眼根本没人愿意干,只能把砖头囫囵个儿处理了。

    少了门墙的阻挡,空地处撒的南瓜和面北瓜越发显得郁郁葱葱。姜冬月翻一遍叶子,摘了六个巴掌长的小瓜,又掐了半提篮的嫩瓜藤。

    这瓜未到成?熟的时候,但滋味鲜甜,汁水充沛,能吃就要尽量吃,免得突然?施工了浪费。

    骑着电动车回?到家,姜冬月把面北瓜切块煮汤,南瓜切丝烙饼,再炒一个蒜末瓜藤,色香味俱全的午饭就齐活了。

    刚摆开桌椅,唐墨急吼吼从外面冲进来:“冬月,咱家条几没卖出去吧?”

    姜冬月想了想:“没有,还在东屋搁着呢。”

    条几就是?长条形的几案,以前村里家家户户都有,靠墙放在堂屋正中间。上面挂幅字画,下面摆张八仙桌,就是?正经待客的地儿了。

    旧院那张条几是?唐墨结婚前自己?打的,木板厚实,揉过好几次漆,没有半点虫蠹。可?惜搬到新院后就失去了用武之地,一直闲在角落的杂物堆里。

    “没卖就好,”唐墨大松一口气,洗洗手从案板上拿了根干净黄瓜,边吃边对姜冬月学街上新出的八卦,“咱村不是?来了收老物件的嘛,刘建设卖给人家俩石墩子,说?是?他爷爷奶奶辈儿传下来的,卖了一百五十块钱!”

    姜冬月惊讶道:“真的假的?他家还有这种东西?”

    “当然?是?假的,那老小子嘴里就没句实话。”唐墨伸开手比划,“石墩子这么高,这么粗,头顶雕个寿桃模样。去年我在三里铺收木头那会儿,眼睁睁看他从路边捡的,用塑料袋裹着绑车后座了。”

    想到自己?和无本买卖擦肩而过,唐墨语气酸溜溜的:“我和收货的说?好了,晌午叫他来村西,看看咱家的老条几收不收。”

    啧,这点功夫就变成?老条几了……姜冬月忍笑道:“行?,到时候我就说?是?我带来的嫁妆,从姥爷手里传下来的!”

    说?到做到,后晌收老物件的年轻男人骑摩托车溜达过来,姜冬月喊住他,真把那张条几搬出来吹了吹牛,最后以三十块成?交。

    这钱不算多?,但比直接卖给收木头的强出几条街,唐墨非常满意,送了对方一个自己?年轻时用过的有些裂纹的旧墨斗,又问人家收不收二八大杠。

    年轻人果断拒绝了:“不收不收,二八大杠不算老物件。”

    说?完将条几侧着绑到摩托车上,一脚油门轰隆隆地奔隔壁巷子去了。

    他跑得太快,姜冬月忍不住怀疑道:“那墨斗是?个老物件?条几卖上当了?”

    唐墨:“没上当,满仓家那个条几才卖二十五块。墨斗更不值钱,里面墨仓和线轮早坏得不能坏了,顶天能上两块钱当。”

    姜冬月想想也是?,便把这茬抛开,和唐墨一起?打叠了铺盖被褥,往平村镇赁的院子那边搬。

    到地方发现旁边院子也赁出去了,是?东牛庄打烧饼的那户人家,正挑着竹竿往高处挂旗子。

    老板娘十分健谈:“你们啥时候搬过来?以后烧饼随便吃昂,管够!”

    姜冬月:“好说?,等过来了天天蹲你家门口,比招牌还管用呢。”

    两人赶集出摊儿认识,又恰巧租到相邻的院子,原本平淡的关系立刻亲近许多?,寒暄几句互相留了电话号码。

    唐墨朝那杆红底黑字的旗子望了好几眼,忽然?想起?来姜冬月还没有招牌,卸完东西往回?走时,便问要不要给她?做一个。

    “先不做了,”姜冬月摇摇头,“评估完了没人装修,也没人买瓷砖,我估计下次开张就到回?迁了,得想办法改行?才行?。”

    “没事儿,”唐墨握紧方向盘,稍微加速经过桥头,“我改行?好几次了,有经验,往后空闲了咱们琢磨琢磨,改它个有前途的!”

    姜冬月眼中不自觉盈满了笑意:“好,都听你的。”

    ……

    夫妻俩紧锣密鼓地收拾着,姜秋红忙完自家的活儿也来帮忙,还带了一坛高成?静腌的酸辣什锦菜。

    “天热不想炒菜了你们就盛一碗,特别下饭。”

    姜冬月赶紧接过来放天地台上:“太好了姐姐,我正愁晚上吃啥呢。对了,你要拖拉机不?把我家这个开走吧。”

    唐墨补充道:“旧是?旧了点儿,发动机啥的都挺好,再开五年没问题。”

    街上也有人收拖拉机,可?惜给钱太少,快赶上卖废铁了,还不如?送给大姐,好赖发挥一下余热。

    姜秋红急忙摆手:“你俩外甥都有拖拉机,我再要一个干啥?就高家屯那七分地,秋麦天粮食少得可?怜,推个排车都能拉完。”

    她?态度十分坚决,一边帮着抬坐柜一边数落妹妹妹夫,“破家值万贯,一搬穷三年,你们俩可?不能想着拆迁发财了就大手大脚,往后日子长着呢。”

    “放心,我觉悟高得很。”姜冬月点头应是?,顺手给姜秋红打包了一堆布头,“现在人都不稀罕买布了,姐姐你拿回?家随便用吧,总比沤了强。”

    这回?姜秋红没有拒绝,还专门放进自己?的三蹦子车斗里:“成?强媳妇前两天刚找我要尿布,可?给她?赶上了,哼。”

    姐妹俩干活儿都挺利索,有一搭没一搭地拉着家常,很快归置了两柜衣裳,又去厨房和南棚子整理锅碗瓢盆。

    别的都好办,唯有平日里蒸馒头的大锅犯了愁:留下吧舍不得,带走吧,平村镇那个院子有一口大锅,带走也使?不着。

    姜冬月纠结一会儿,抠了抠铁锅边缘的黄泥,感觉没那么结实,决定?用铲子把锅撬起?来,连同上面的两层新蒸笼和秫秸秆做的大锅盖,一并送给高成?静。

    高成?静开咸菜铺子,经常蒸煮晾晒,多?口锅更方便,实在用不上了还能卖废铁。

    “看你给她?周到的,”姜秋红拧起?眉头,“小静那儿啥都有,缺什么让她?自己?置办。”

    姜冬月熟知姐姐脾性,一眼就看穿她?是?不想沾妹妹的光,心说?这点东西哪儿至于,嘴上却故意道:“没事儿,咱这不拆迁了嘛,财大气粗,改天让姐夫把拖拉机开走,用起?来方便。”

    “去去去,又烧躁了你。”这话一提,姜秋红立马被转移了心思,“别光想着拆迁的好处,我告诉你,今年我们村种棒子,国?家还给发钱呢!”

    姜冬月嗖地瞪大了眼睛:“还有这种好事儿?”

    “那当然?,”姜秋红越说?越高兴,“国?家发的粮食补贴,一亩地五块钱,往后一年比一年多?。”

    高家屯人均地少,七分地只能补贴三块五,还不够割斤猪肉。可?那是?国?家发给老农民的钱呀,想起?来就叫人心里冒喜气,哈哈哈哈哈!

    原来这么早就发粮食补贴了……遥远的记忆从心底模糊泛起?,姜冬月情不自禁地感叹道:“以前不交公?粮就高兴得要命,谁敢想还能领钱?咱庄稼人总算也吃上一口国?家饭了。”

    姜秋红:“是?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咱们这辈人赶上好时候了。”

    说?着伸开胳膊,利索地将大铁锅完整拔出来,又让姜冬月装灶膛里的草木灰,拿回?去肥菜地,顺便用吸铁石多?划拉几下,“板厂的木头都有钉儿,你找找攒起?来卖。”

    姜冬月:“……行?。”

    亏她?早上笑话老黑精打细算,原来她?姐姐比老黑更会过,哎!

    人多?力量大,三个勤快人齐上阵,傍晚就将零碎东西和鹦鹉们全转移到了平村镇那边。

    早早吃过晚饭,约定?搬家后一起?包饺子,姜秋红就载着满车东西匆匆离开。

    这会儿街上来往的车挺多?,她?那辆三蹦子的刹车又不太好使?,姜冬月不放心,一路把人送过桥头才回?家。

    六月天孩子脸,出门时天际晚霞绚烂,转眼却悄悄阴了,成?群结队的蜻蜓在平金河面低低飞行?,偶尔掠过几只白底黑背的燕子,明显要下雨的模样。

    果然?,入夜后风声大作,噼里啪啦地下了场大暴雨。转天醒来,路边杂花野草生机勃勃地支棱着,天气也凉爽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