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6
心,不再犹豫。
……
刚刚醒来的时候,皇帝一直记着梦里的感觉,直到亲眼见到了老七,才是真的彻底放下心来。
因着一时感叹,跟阿璟说到了自己的梦,不过他话才开了个头,却觉得不好再说下去了。
一来他不好跟儿子说,父皇梦到你没了,那也太不吉利了;二来,他虽是病着,但并不想在儿子面前表现得过于虚弱,而这个梦从某种角度来看,就是他虚弱的表现。
是以话到嘴边,皇帝却道:“朕梦到你啊,又不叫人省心,自个儿跑到外面去,人影都见不到一个,也不来宫里给你皇祖母请安。”
齐璟闻言,心道“原来父皇梦到的事情是这个”,他长舒了一口气的同时,又有些怅然若失。
——看来这个世上,知道他曾经经历过痛苦挣扎的人,还是只有他的少玄……
他调整了一下心态,面上则故作委屈地道:“儿臣这些日子可是老老实实待在官署里,哪儿都没去。”
陛下也是做过皇子、领过事的,晓得他此言并非作伪,他也不过是想换个委婉的说辞,并非真的要责备他什么,于是笑着道:“你记得勤勉就好。”
小十一趴在床榻边,露出一副有话要说又不敢说的小模样。
皇帝见状,直接问他:“十一想说什么?”这个最小的儿子,虽然不是天天能见到,但他还是喜欢的。
贴心小棉袄听不得旁人说哥哥的不是,哪怕是父皇也不可以,他鼓起勇气道:“哥哥乖,哥哥听话,做事情,都不能回家。”
十一年纪小,说话的时候带着一种天真和别样的认真,叫人忍不住信服。
皇帝听了小家伙的童言童语,心情顿时开朗了起来,伸手摸了摸他的小脑袋:“好好好,你七哥是个听话的。”
看到他们这般兄友弟恭,齐钧不禁希望:立储之后,没有相争,他们其余几个兄弟之间能变得和睦起来。
这时候,皇帝突然想起来了,老七虽已封王,但因其还未及冠,所以未定封地。
既然他已经立储,以后几个儿子各自去封地,那是迟早的事情。
新帝不能赶自己的兄弟,为了将来的新帝着想,一定要由他这个父皇亲自送他们离开天京,所以他并不忌讳谈及此事。
“老七有没有想过,以后是留在京里陪你皇兄,还是到外面历练历练?”
其实几个皇子中,没有觉醒神武的老七相对而言是最自由的。
阿珩跟他关系最是亲近,也不用对他设防,所以无论是放在身边还是放在外面,都叫人放心。
只是齐钧私心还是希望老七留在天京。
因为他自己这般走来,理解坐在那位子上的感觉,相信阿珩能有个完全不需要猜忌的兄弟,是多么值得庆幸和高兴的事情。
而且老七留在京中,多少能够跟皇帝保持感情,否则再过几十年,等他们的孩子再长大了,未必还会对这个没有神武的皇叔有多少印象。
这还是父皇第一次如此直接地问他对将来的打算,这让齐璟不免紧张了起来。
最早让他萌生跟父皇坦诚想去封地这一念头的时候,是当初要护着二皇兄妻儿的时候。
只是后来皇兄平安归来,他又一直陪着齐珩度过最艰难的时光,没有机会去说。
再后来和老六一起封王领事,公务繁忙,他就再没有精力去想这个问题,尤其是父皇又病了以后,更是说不出口。
现在陡然被父皇问到,齐璟想了一会儿,才回答道:“若是叫儿臣秉从内心的意思,自然是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多去外面看看。”
皇帝并不意外齐璟会有这样的打算,只是有些意外他一点没有隐藏心思的意思。
同样的问题,无论是当年见先帝问其他的皇子,还是他问另外几个儿子,大部分皇子都会回答“全凭父皇做主”之类的话。
“你倒是实诚……想去哪看看?”陛下问齐璟道:“你应该有想过吧……”
齐璟看机会难得,反正也是父皇主动提及的,所以很快就回答:“沧渤,或者郁城,都能看到海。”
如今父皇已经立储,他在不在京中,其实已经无所谓,只是自己还未成亲,要想离开,恐怕还会颇有波折。
“看到海?”陛下闻言有些疑惑,随后想到老七曾经到萊夷卫护送祥瑞归京,确实是见过大海的。
再仔细琢磨琢磨他说的两处,陛下心里有了数。
虽然不明白为何老七还是如此小心谨慎,但陛下不得不承认,老七选的地方,对他来说挺合适的。
——老七果然是最聪明的……
齐璟低着头,皇帝看向他的头顶,目光扫过了小十一。
小家伙正认真听他们说话,生怕七哥吃亏,见父皇看向自己,也不像刚刚那般怯生生的,似乎已经适应了此刻殿内昏黄的光,也适应了在父皇面前站着。
“想看海,有的是机会,先把手上的差事做好,”他们明明还在身边,齐钧却觉得有些落寞:“刚刚跟你说的,你回去记得安排。”
齐璟早就料到这事一时半会定不了,所以听父皇转换了话题,也不觉得失望,而是躬身应道:“儿臣会谨记,您放心。”
——至少在父皇这里过了明路,以父皇对他的关照,多半会考虑的……
等过了这个非同一般的年关,父皇的身体也好些了,他就该交代别的事情了。
第一二九章 新年
因着皇帝突然决定立储, 这个新年,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极不寻常的。
应该提前三日休沐的朝廷, 原本因为事务繁重而拖到最后两日, 如今更是到年节前的最后一天还在运作, 尤其是陛下醒来的那日, 更是通宵达旦。
那天,七皇子从紫宸殿出来后, 就让少玄把小十一接了回去,自己则重新回到官署, 继续处理礼部的事务。
六部都在皇城之中, 彼此相隔极近,只一墙相隔, 所以不用齐璟多花力气, 就知道其余各部运作如常, 似乎并没有因为皇帝要立储而发生任何变化。
就好像所有人都立刻接受了珩亲王将被立为太子的事实一样。
册立皇太子的过程极为繁琐,先要发立诏, 后有册文, 最后经历了册礼,珩亲王的身份才真正发生转换, 并将搬入储宫,青殿。
陛下在紫宸殿众人面前让中书令草拟的,正是立诏, 立皇二子齐珩为皇太子的诏书。
这其实只是册立皇太子的第一步,是皇帝申明自己有立珩亲王为太子的意向。若没有意外的话, 随后就会发布正式的册文。
除非臣强君弱,或者宗室中有如摄政王这般的存在,否则一般不会出现皇帝的意愿在短期内发生改变的情况。
陛下这一年虽然病
……
刚刚醒来的时候,皇帝一直记着梦里的感觉,直到亲眼见到了老七,才是真的彻底放下心来。
因着一时感叹,跟阿璟说到了自己的梦,不过他话才开了个头,却觉得不好再说下去了。
一来他不好跟儿子说,父皇梦到你没了,那也太不吉利了;二来,他虽是病着,但并不想在儿子面前表现得过于虚弱,而这个梦从某种角度来看,就是他虚弱的表现。
是以话到嘴边,皇帝却道:“朕梦到你啊,又不叫人省心,自个儿跑到外面去,人影都见不到一个,也不来宫里给你皇祖母请安。”
齐璟闻言,心道“原来父皇梦到的事情是这个”,他长舒了一口气的同时,又有些怅然若失。
——看来这个世上,知道他曾经经历过痛苦挣扎的人,还是只有他的少玄……
他调整了一下心态,面上则故作委屈地道:“儿臣这些日子可是老老实实待在官署里,哪儿都没去。”
陛下也是做过皇子、领过事的,晓得他此言并非作伪,他也不过是想换个委婉的说辞,并非真的要责备他什么,于是笑着道:“你记得勤勉就好。”
小十一趴在床榻边,露出一副有话要说又不敢说的小模样。
皇帝见状,直接问他:“十一想说什么?”这个最小的儿子,虽然不是天天能见到,但他还是喜欢的。
贴心小棉袄听不得旁人说哥哥的不是,哪怕是父皇也不可以,他鼓起勇气道:“哥哥乖,哥哥听话,做事情,都不能回家。”
十一年纪小,说话的时候带着一种天真和别样的认真,叫人忍不住信服。
皇帝听了小家伙的童言童语,心情顿时开朗了起来,伸手摸了摸他的小脑袋:“好好好,你七哥是个听话的。”
看到他们这般兄友弟恭,齐钧不禁希望:立储之后,没有相争,他们其余几个兄弟之间能变得和睦起来。
这时候,皇帝突然想起来了,老七虽已封王,但因其还未及冠,所以未定封地。
既然他已经立储,以后几个儿子各自去封地,那是迟早的事情。
新帝不能赶自己的兄弟,为了将来的新帝着想,一定要由他这个父皇亲自送他们离开天京,所以他并不忌讳谈及此事。
“老七有没有想过,以后是留在京里陪你皇兄,还是到外面历练历练?”
其实几个皇子中,没有觉醒神武的老七相对而言是最自由的。
阿珩跟他关系最是亲近,也不用对他设防,所以无论是放在身边还是放在外面,都叫人放心。
只是齐钧私心还是希望老七留在天京。
因为他自己这般走来,理解坐在那位子上的感觉,相信阿珩能有个完全不需要猜忌的兄弟,是多么值得庆幸和高兴的事情。
而且老七留在京中,多少能够跟皇帝保持感情,否则再过几十年,等他们的孩子再长大了,未必还会对这个没有神武的皇叔有多少印象。
这还是父皇第一次如此直接地问他对将来的打算,这让齐璟不免紧张了起来。
最早让他萌生跟父皇坦诚想去封地这一念头的时候,是当初要护着二皇兄妻儿的时候。
只是后来皇兄平安归来,他又一直陪着齐珩度过最艰难的时光,没有机会去说。
再后来和老六一起封王领事,公务繁忙,他就再没有精力去想这个问题,尤其是父皇又病了以后,更是说不出口。
现在陡然被父皇问到,齐璟想了一会儿,才回答道:“若是叫儿臣秉从内心的意思,自然是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多去外面看看。”
皇帝并不意外齐璟会有这样的打算,只是有些意外他一点没有隐藏心思的意思。
同样的问题,无论是当年见先帝问其他的皇子,还是他问另外几个儿子,大部分皇子都会回答“全凭父皇做主”之类的话。
“你倒是实诚……想去哪看看?”陛下问齐璟道:“你应该有想过吧……”
齐璟看机会难得,反正也是父皇主动提及的,所以很快就回答:“沧渤,或者郁城,都能看到海。”
如今父皇已经立储,他在不在京中,其实已经无所谓,只是自己还未成亲,要想离开,恐怕还会颇有波折。
“看到海?”陛下闻言有些疑惑,随后想到老七曾经到萊夷卫护送祥瑞归京,确实是见过大海的。
再仔细琢磨琢磨他说的两处,陛下心里有了数。
虽然不明白为何老七还是如此小心谨慎,但陛下不得不承认,老七选的地方,对他来说挺合适的。
——老七果然是最聪明的……
齐璟低着头,皇帝看向他的头顶,目光扫过了小十一。
小家伙正认真听他们说话,生怕七哥吃亏,见父皇看向自己,也不像刚刚那般怯生生的,似乎已经适应了此刻殿内昏黄的光,也适应了在父皇面前站着。
“想看海,有的是机会,先把手上的差事做好,”他们明明还在身边,齐钧却觉得有些落寞:“刚刚跟你说的,你回去记得安排。”
齐璟早就料到这事一时半会定不了,所以听父皇转换了话题,也不觉得失望,而是躬身应道:“儿臣会谨记,您放心。”
——至少在父皇这里过了明路,以父皇对他的关照,多半会考虑的……
等过了这个非同一般的年关,父皇的身体也好些了,他就该交代别的事情了。
第一二九章 新年
因着皇帝突然决定立储, 这个新年,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极不寻常的。
应该提前三日休沐的朝廷, 原本因为事务繁重而拖到最后两日, 如今更是到年节前的最后一天还在运作, 尤其是陛下醒来的那日, 更是通宵达旦。
那天,七皇子从紫宸殿出来后, 就让少玄把小十一接了回去,自己则重新回到官署, 继续处理礼部的事务。
六部都在皇城之中, 彼此相隔极近,只一墙相隔, 所以不用齐璟多花力气, 就知道其余各部运作如常, 似乎并没有因为皇帝要立储而发生任何变化。
就好像所有人都立刻接受了珩亲王将被立为太子的事实一样。
册立皇太子的过程极为繁琐,先要发立诏, 后有册文, 最后经历了册礼,珩亲王的身份才真正发生转换, 并将搬入储宫,青殿。
陛下在紫宸殿众人面前让中书令草拟的,正是立诏, 立皇二子齐珩为皇太子的诏书。
这其实只是册立皇太子的第一步,是皇帝申明自己有立珩亲王为太子的意向。若没有意外的话, 随后就会发布正式的册文。
除非臣强君弱,或者宗室中有如摄政王这般的存在,否则一般不会出现皇帝的意愿在短期内发生改变的情况。
陛下这一年虽然病